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跨界造“機器人”,大企業不能僅服務于自身

時間:2019-05-24

來源:億歐網

導語:過去一年,工業機器人的圈子熱鬧不減。協作機器人先驅RethinkRobotics倒閉、機器人小鎮建設如火如荼、中美貿易戰是否影響機器人企業等話題,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討論

近日,由中關村智友天使學院、余姚市科技局和機器人大講堂主辦的天使會投資高峰論壇在余姚落下帷幕。在接連兩天密集性地充當論壇的主持人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田苗便馬不停蹄地收拾行李趕往機場。在顛簸的車中,王田苗不急不緩地回答著億歐記者拋出的一個又一個問題。

進入高速發展期,工業機器人會走向標準化

過去一年,工業機器人的圈子熱鬧不減。協作機器人先驅RethinkRobotics倒閉、機器人小鎮建設如火如荼、中美貿易戰是否影響機器人企業等話題,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討論。不過,不論是從銷量還是市場規模來看,工業機器人可謂是進入了高速發展期。

根據IFR的數據統計,國內機器人銷量從2015年的6.8萬臺,猛增至2017年的13.8萬臺,并且預計在2020年國內機器人銷量將超過20萬臺。據最新資料顯示,2018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大約40萬臺,同比增長1%。其中德國29%、美國14.8%、日本14%、中國-3.14%。雖然銷量下降,但國產機器人卻同比增長15%。

此外,據工信部初步統計,我國涉及生產機器人的企業超過了800多家。但其中超過200家是機器人本體制造企業,大部分以組裝和代加工為主,處于產業鏈的低端,產業集中度很低。

整個趨勢是國產機器人占的比例涉及到中高端機器人的很小,中高端市場大多被國外產品壟斷,國內很多公司只能充當一個裝配的角色。

王田苗告訴億歐,國內大多數工業機器人本體企業并不賺錢,毛利率很低,甚至會虧本。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不賺錢,這些企業家還在堅持國產技術?

“一是因為他們認為機器人是未來社會的剛性需求,今后很多工作都會被機器人所替代,而且他們還堅信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和用工成本的增加,勞動力會越來越難招;二是他們認為在一些非標市場和細分領域中,還蘊藏著機會。”

政策利好,企業需結合本土化需求謀求發展

事實上,與國外的幾大工業機器人企業相比,國內的初創企業們在供應鏈層面并不討好,因此更需要避開巨頭,尋找自己的增量市場。

據公開資料顯示,我國連續五年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最多的國家,但70%以上市場份額被外資機器人占據。

王田苗指出,對于小企業和初創型工業機器人企業而言,基本上都是從非標切入。但要注意的是,所有的非標企業基本都做不大,但整個行業會慢慢往標準化的方向發展,因此企業會做得越來越聚焦。拿日本舉例,70年代末的日本也有200多家企業在做機器人,現在也就僅剩三四家。

按照億歐此前采訪的幾位工業機器人企業的說法,行業在3年內會進行一輪洗牌,最后能剩下的,不過是各個細分領域前5-10家左右的企業。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啃青泥。身在其中的參與者們,或退出,或改行,或被吞,最終留下來的企業則進入長期拉鋸的決賽圈。

總體來看,工業機器人行業其實是一個較為分散的市場。過去兩年,國產工業機器人應用范圍持續增加,目前已服務于國民經濟37個行業大類,102個行業中類。

如上文所言,除了找準自己的細分市場,國產機器人企業還需要結合本土化需求才能更好地生存。

王田苗指出,中國是制造大國,從建材鋼鐵到汽車船舶,有著方方面面的需求。四大家族所擅長的往往是后工業時代的產業,比如汽車、手機等。但中國有很多五花八門的制造品,這些非標的領域,正是國產機器人企業的機會。

另外,隨著本土化發展,由于非標化會不斷進行產品上的迭代,工業機器人領域也將會出現更多個性化的需求。

跨界制造,為機器人產業注于新活力

王田苗的另一重身份,是創業導師及雅瑞資本和真格基金的特別科技顧問,他參與投資或孵化的項目集中在AI及機器人領域創業,目前已經衍生出一批項目:Ninebot平衡車、博創聯動車聯網大數據、友衷智能汽車操作系統、天智航骨科手術機器人、Remebot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艾利特等。

作為創業導師,王田苗對學生是否應該畢業后就直接進行創業這一點提出了看法。

“我越來越不贊同讓學生直接走出來創業。”王田苗坦言道。“第一他們很年輕,缺乏一定的閱歷。比如說市場、領導力、競爭力,以及融資包裝力。我認為他們需要兩到三年甚至更長時間在實踐中磨練,這種情況下,我很建議他們能到一些大的企業或者比較規范的創業企業中,先去訓練自己。第二就是看看他們到底真正想做什么,有什么夙愿,有什么追求,內驅力和初心到底是什么?”

王田苗告訴億歐,創業還需要考慮跟市場環境、國家形勢以及政策相結合,當鼓勵時代到來了,創業的成功率才高。另一方面,機器人產業的生態鏈條比較長,并不是簡單的模式,所以更加讓其覺得需要慎重。

當然,在機器人領域中,除了新興力量的興起,也不乏大型企業的身影。譬如高喊要用智能裝備生產智能裝備的格力,建設機器人小鎮的碧桂園。

“作為任何一個新興產業,往往都是通過個性化、專業化領域的人才發展起來的。”王田苗表示,大企業的參與對豐富機器人的種類和推動產業發展是有好處的,但如果僅針對自己企業或者是定制化需求做的話,這些企業的發展空間和未來的影響力是打問號的。

拿國外四大家族而言,其起家皆是從事機器人產業鏈相關的業務,如ABB和安川電機從事電力設備電機業務,發那科研究數控系統,庫卡最初從事焊接設備,最終他們通過擴展上下游產業鏈,實現了一體化發展,成為了全球領先的綜合型工業自動化企業。

王田苗認為,大企業跨界發展機器人如果要可持續的話,一定需要剝離原來的體系。比如碧桂園剛開始做機器人是為了服務于自身,等做到一定程度后,它所生產出的建筑機器人便不能僅僅服務于自己的企業,而是還能給其他企業進行賦能。碧桂園是這樣,格力也應該是這樣。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