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在芝加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了2018年工業機器人的初步數據。2018年勉強創下了一項新紀錄,銷量僅比2017年增長1%。但是沒有提供關于服務和農業機器人的信息。
實際上,2017年取得成績確實令人矚目的,同比增長高達30%,以至于其它年份與之相較都黯然失色。雖說30%的增長率難以跨越,但2018年僅1%的增長卻令人有些難以置信。是什么減緩了這一進程?
2018年工業機器人行業銷量數據報告數據來源:IFR
增長僅1%,為啥?
中國汽車銷量負增長。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整體銷量減緩,主要原因在于中國汽車銷量28年來的首次負增長。由于中國占全球車市的30%,因此2018年中國汽車銷量下滑對于全球汽車市場的影響甚大,同時伴隨著中美貿易戰的摩擦不斷,導致中國車市銷量下滑2.8%,美國車市下滑了0.2%。根據IFR最新數據報告指出:中國汽車銷量負增長導致中國市場的工業機器人所在汽車行業的銷量下降15%,同時美國汽車的銷量下降導致了美國市場的工業機器人所在汽車行業的銷量下降26%。
3C行業的銷量減緩。各家手機廠商正忙于為新技術5G應用研發新型產品。18年自動化企業能夠拿到的手機行業訂單對比往年有著明顯的縮水。同時全球智能手機銷量下降了5%,這導致機器人行業所依賴的3C行業銷量下降了8%。
邁諾汽車裝備(中國)有限公司戰略總監表示:“消費者似乎采取了‘觀望’的態度,因為有關政策將影響汽車購買的傳言存在一些不確定性,整體經濟也存在不確定性。
從好的方面看,他還表示:“電動汽車制造對汽車機器人是一個巨大的刺激。安裝新的生產線和工廠,改造現有的生產線和工廠——如電池和電動馬達組裝——以及擴大電動汽車產品組合,對許多OEM的長期戰略至關重要。中國是全球電動汽車的焦點,(未來許多年)將進行重大投資。”
盡管亞洲的機器人銷量下降,但美洲和歐盟的銷量分別增長了6%和7%。事實上,美國去年整體的表現非常好,比2017年增長了15%,而加拿大和墨西哥則分別下降了15%和13%。
美國制造業的機器人密度達到每10,000名員工200名機器人,而中國為97名(2017年數據)。在國內和全球市場實現自動化生產的趨勢是美國機器人安裝的主要推動力。一般工業部門,特別是食品和飲料行業(增長64%)、塑料和化學產品行業(增長30%)的增長率最高。
工業機器人所面臨的挑戰
展望未來,汽車行業可能還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尤其是在它從內燃機向電動汽車的過渡,自動駕駛汽車開始進入市場之際。
在宣布2018年工業機器人的初步數據會議上,在IFR首席執行官圓桌會議的發言人強調:尋找熟練工人仍然是首要關注的問題。
另一個挑戰是,機器人制造商需要為他們的產品提供易于學習、不需要傳統程序員、使用直觀的操作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