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1日,國家統計局、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聯合發布數據,3月PMI為50.5%,在連續3個月低于50%臨界點后重返榮枯線以上。國內制造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集群的情緒近兩月以來明顯改善。
此前,2019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從3月26日起實施,整體來看,補貼政策對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整車能耗、乘用車續駛里程門檻要求進一步提升,補貼退坡短期將會給整個產業鏈帶來一定的經營壓力,但長期來看有利于促進產業優勝劣汰,逐步通過市場方式引導產業技術升級。
天風證券研報認為,客觀講,補貼下滑較大,產業鏈降價有壓力,但好的點在于電池行業格局清晰且集中度高,因此可以對產業鏈相對樂觀。
目前,全球主流車企紛紛加大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力度,約占新能源汽車成本40%的動力電池2019年亦獲得加速發展。近期,國內外鋰電巨頭紛紛宣布大規模的擴產計劃,國內萬向投資680億元規劃80GWh產能;韓國鋰電巨頭SKI計劃到2025年將產能提升至100GW。另外,預計到2026年,寧德時代總產能將超過150GWh,而特斯拉/松下在建工廠和規劃中的總產能也在100GWh以上;LG化學則計劃到2020年確保擁有年產110GWh的產能。
隨著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競爭開啟“大兵團作戰模式”,將極大帶動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和電解液等電池核心材料新一輪的增長。
從隔膜市場來看,受益于三元電池的濕法隔膜,與具備成本優勢且有望在磷酸鐵鋰電池以外領域擴大應用的干法隔膜各有優勢,而同時具備兩種工藝路線將有助于隔膜企業取得長遠發展。
雖然隔膜是國內廠家實現“進口替代”最晚的一個領域,但是中泰證券研報顯示,在全球供應鏈本土化背景下,隔膜有望成為滲透率最高的環節。一方面,國外除日本旭化成以外的東燃化學、住友化學、宇部、韓國SKI等海外龍頭隔膜供應商擴產緩慢,為中國的頭部隔膜企業提供了機會,另一方面,中國的隔膜企業擴產速度較快,且技術日趨成熟、疊加成本優勢,全球的鋰電隔膜優勢將進一步向中國企業轉移。
對標在干濕法領域同時擴張的國際隔膜龍頭旭化成,國內企業星源材質通過實施干濕法并舉的擴張戰略,與全球主流電池廠商同步發展。據了解,星源材質定位中高端市場,直供LG化學、日本村田等企業,且已經成為LG干法隔膜的唯一供應商;值得注意的是,國際龍頭企業對星源材質的認可,為其拓展濕法隔膜市場提供了背書,將有助于星源材質服務中高端隔膜市場,為打通全球市場奠定堅實基礎。
2018年年報顯示,星源材質海外營收占比超4成,隔膜產品出口比例達44.29%。分析人士認為,直供海外龍頭客戶有助于星源材質在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新一輪產能擴張周期中,獲得優勢。
與此同時,對于國內的隔膜企業而言也存在挑戰,雖然新能源全球供應鏈本土化,且中國隔膜企業優勢日益凸顯,但是動力電池龍頭廠商在選擇隔膜時會維護長期業務合作關系、也會對隔膜供應商進行較長時間的考察。海外營業收入將成為隔膜企業競爭力強弱的一個重要體現,隔膜企業應不斷加大國際中高端市場的開拓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