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自1959年問世以來,由于能夠協助、代替人類完成那些重復頻繁、單調的工作。到目前為止工業機器人應用最廣,商業價值最大!其中最著名、市場份額最大、工業機器人種類最為齊全的四家公司分別是ABB、發那科、安川和庫卡,外界稱為機器人四大家族,占據全球50%的市場份額!今天帶大家一起來看看“最純粹”的機器人公司庫卡。
1.KUKA深耕焊接領域
庫卡(KUKA),是JohannJosefKeller和JakobKnappich于1898年在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奧格斯堡(Augsburg)正式創立,取名為“KellerundKnappichAugsburg”,簡稱KUKA,庫卡公司最初的主要業務為室內及城市照明;后開始從事焊接設備、大型容器、市政車輛的研發和生產。
1905年,公司拓展其生產線,增加生產新發明:氣焊。自此,KUKA便不斷地在焊接技術方面進行創新。1936年,KUKA在德國制造了第一把電動電焊槍。之后KUKA很快開始將工業和手工業領域中的焊接與切削加工的專業知識應用于其它領域。公司生產大型容器并為車輛制造車身,到1966年,KUKA成功發展為歐洲市政公用車輛領域的市場領導者。
同時,焊接設備方面得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高。1956年,KUKA建造了第一臺用于冰箱和洗衣機的自動焊接設備,并為大眾股份公司提供了第一個多點焊接生產線。1971年,KUKA為戴姆勒奔馳公司建造了歐洲第一條帶機器人的焊接流水線。并因此明顯提高了生產速度且降低了生產成本。
KUKA在發展過程中也在不斷地研發焊接技術。從1966年起,KUKA開創了摩擦焊接。然后進行了大量的創新,例如短時焊接及定位摩擦焊接等。1972年,KUKA推出了第一臺磁弧焊機。
2.KUKA發力工業機器人
而庫卡和工業機器人的淵源起始于1973年,1973年庫卡開始研發工業機器人,第一年就研發出世界首臺六軸工業機器人FAMULUS。之后的1985年,庫卡研發出世界首臺具有3個平移和3個轉動自由度的Z型六自由度機器人。1989年,庫卡研發出交流伺服驅動的工業機器人產品。
得益于KUKA(庫卡)早期在汽車領域的深層次積累,KUKA機器人快速應用到汽車行業,為其帶來巨大收益,嘗到機器人甜頭的KUKA(庫卡)于1995年決定將機器人事業部脫離于焊接設備事業部,成立KUKA(庫卡)機器人有限公司。
之后幾年時間庫卡專注研發,在2007年“KUKAtitan”六軸工業機器人研發成功,產品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紀錄。KUKAtitan具有1000公斤的承載能力及3200毫米的作用范圍,是世界上最大、力量最強的6軸工業機器人。
2010年:庫卡研發出工作范圍為3100mm、載重300kg的KRQuantec系列大型機器人。KRQUANTEC系列工業機器人填補了機器人家族中載重90-300公斤工作范圍達3100毫米這一部分的空白。
2012年:庫卡研發出小型工業機器人產品系列KRAgilus。
2013年:研發出概念機器車moiros,并獲得2013年漢諾威工業展機器人應用方案冠軍和RoboticsAward大獎。同年KUKA推出的輕型機器人LBRiiwa,iiwa具有更加靈活的功能。
KUKA仍在繼續深耕機器人領域。
3.KUKA收購與被收購
自1981年起,庫卡公司就此在北美擁有了自己的生產基地。此后,市場占有率不斷增長。1997年,KUKARoboticsCorporation(KUKA機器人美國公司)在美國的謝爾比鎮(密歇根州)成立。2013年4月,KUKA購買了焊接技術專家和汽車零配件供應商Utica公司(總部位于密歇根州謝爾比鎮)的設備制造業務。同年,在位于美國托萊多(俄亥俄州)的KUKAToledoProductionOperation(KUKA托萊多生產公司,簡稱KTPO)為吉普牧馬人(JeepWrangler,簡稱JK)生產了第一百萬臺車身。KUKASystems(KUKA系統有限公司)如今是北美汽車行業生產系統的最大制造商之一。
KUKA多年來在亞洲開設了多家分公司。中國是自動化增長最快的市場。亞洲業務的總部設立于上海,從這里將機器人推向亞洲市場。KUKARoboticsChinaCo.,Ltd.(KUKA機器人中國有限公司)已于2000年正式成立。2014年,在上海展開了新的機器人生產。
同年,位于美因河畔奧伯恩堡的ReisGmbH&Co.KGMaschinenfabrik(徠斯機械制造公司)成為KUKA股份公司的一部分。該子公司在兩年后更名為KUKAIndustriesGmbH&Co.KG(KUKA工業有限兩合公司)。另外,KUKA在2014年還收購了AlemaAutomationSAS,一家總部設在法國波爾多的航空航天工業自動化解決方案供應商。該公司在飛機組件的自動鉆孔及鉚接領域擁有特殊的應用技術。2014年,KUKAAG(KUKA股份公司)和SwisslogHoldingAG(瑞仕格控股公司)合并。通過Swisslog(瑞仕格),KUKA進入了特別具有吸引力且不斷增長的市場,如倉儲物流和醫療保健行業。
2015年8月份,美的集團開始布局收購庫卡,通過境外全資子公司MECCA第一次買入了庫卡5.4%的持股比例。
2017年1月6日,美的以292億元、溢價36.2%成功收購庫卡,持股比例超過94.5%。
4.KUKA市場分析
在四大工業機器人家族中,庫卡市場核心業務是機器人控制系統集成、機器人本體、焊接設備以及機器人自動化,早期庫卡深耕汽車領域和焊接技術,因此得到了大量汽車廠商的鐘愛,在汽車業務領域有奔馳、寶馬等核心客戶,在高端制造行業客戶十分廣泛。
從近六年營收來看,庫卡2018年之前營收增長較好,大于其他三家營收增長率,其中主要得益于中國市場的工業機器人指數級的增長。
而就在前幾天,3月28日,庫卡發布2018年業績,2018年庫卡兩次下調營收預期,總營收32億歐元,同比下滑6.8%;息稅前利潤率3%,同比下滑1.3個百分點;稅后利潤1660萬歐元,暴跌了81.2%。
在四大機器人家族中,發那科的毛利率最高,而庫卡雖然營收排在第三位,但其居高不下的管理費用,造成其利率低下。而導致2018年庫卡業績下滑的原因據筆者分析如下三點:
1.庫卡內部研發投入不力、研發方向不明。2017年庫卡業績上升18%的情況下。研發只增加了1.6%。而2018年,庫卡的研發投資增加了18%,達到1.52億歐元,但目前尚不清楚研發投資的股利效應何時會反映在業績上。
2.中美貿易摩擦、脫歐鬧劇、全球汽車行業不景氣、經濟增速放緩。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等政治因素,導致消費電子電器行業市場收縮,全球汽車行業也出現下滑趨勢,從而導致工業機器人增速放緩。
3.受美的競爭對手影響,客戶流失,中國市場縮水。美的集團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家電研發生產制造企業,競爭對手都為傳統家電制造業,美的收購庫卡后,其制造業競爭對手必然選擇放棄庫卡機器人,轉而使用其他機器人,也對庫卡造成一定的影響。
2018年10月,當KUKA宣布降低盈利預期時,引起了大股東美的集團的不滿,并直接導致前CEOTillReuter的離職。新上任的CEO為庫卡原CFOMohnen。Mohnen調整相關策略,以控制成本,提升營收。
Mohnen提出應對業績下滑的四大關鍵措施:成本削減、聚焦中國市場、加大研發、優化組織架構。
值得反思的是,在2018年整個行業如此不景氣的情況下,ABB仍然保持了業績的增長。庫卡,2019該何去何從,仍值得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