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5日上午9時開幕,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深化增值稅改革,今年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保持6%一檔的稅率不變,但通過采取對生產、生活性 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SMM電池研究團隊對鈷鋰全產業鏈不同產品進行測算,評估此次變更對企業實際利潤影響變化。
經測算,對增值稅改革反應最大的是加工品(三元材料為例)利潤,改革后利潤增長10.63%;其次是電池行業,為8.8%;冶煉品的利潤變化敏感度最低,碳酸鋰及硫酸鈷利潤的增幅分別為5.58%及4.02%。加工品行業營業成本中含稅比例較高,且利潤率較低,因此增值稅稍有改觀,企業的利潤變化幅度即表現十分顯著。冶煉品(如硫酸鈷)的不含稅成本雖然占比不高,但利潤率尚可,因此增值稅變動對其利潤影響較低。
SMM注意到,近兩年國家稅務機關政策改革對國內新能源行業支持力度不減。2018年12月24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了關于2019年進出口暫定稅率等調整方案的通知。通知顯示,自2019年1月1日起取消新能源汽車用鋰離子電池單體的進口暫定稅率。SMM認為,此次調增新能源汽車用鋰離子電池單體進口關稅,表達了政府支持本土新能源汽車用鋰離子電池生產企業的意愿。影響可能有二:1、下游企業減少進口新能源汽車用鋰離子電池單體的數量;2、間接鼓勵外資電池企業進入中國投產建廠。
而今年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對于新能源行業下游電池廠與主機廠來說,一方面,能有效緩沖新能源補貼退坡壓力下各環節的降價壓力,利好公司現金流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公司的毛利水平,進一步激活新能源產業鏈公司的技術創新力。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 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