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國內機器人發展前景展望與趨勢淺析

時間:2019-02-23

來源:中國智能制造網編輯:林中易木

導語:在全球化進程持續加快,跨界合作思維不斷升級的情況下,未來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還需要積極融入全球合作生態之中。

在全球化進程持續加快,跨界合作思維不斷升級的情況下,未來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還需要積極融入全球合作生態之中。

近年來,隨著全球自動化生產需求的持續釋放,以及人力成本的不斷上升,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加速了與制造業的融合發展。其中,機器人新技術、新產品的大量涌現,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不僅為國家智能制造的實現,以及先進制造業的發展打開突破口,也為人們生產方式的升級、生活模式的改變提供有效支撐。

在全球化進程持續加快,跨界合作思維不斷升級的情況下,未來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還需要積極融入全球合作生態之中。

國內機器人發展前景展望與趨勢淺析

從2010年開始,我國也積極投身到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之中,在經過了起步、爆發與加速之后,如今產業的發展已經日趨平穩。那么,在這段長時間的沉淀與發展過程中,我國機器人行業究竟展現出了怎樣的現狀和前景呢?未來又有哪些發展的趨勢和關鍵需要掌握呢?接下來本文將對此帶來簡要分析。

國內市場發展平穩快速

1959年,第一臺工業機器人在美國問世之后,全球逐漸進入到關于機器人的研發和應用熱潮之中。我國雖然引進與起步發展的時間較晚,但在生產和生活領域,機器人的融合應用水平也不遑多讓。

在裝備制造方面,越來越多的機械臂已經憑借高負載、高精準的操作能力取代了工人的雙手;在物流配送方面,智能倉儲機器人和無人搬運車也不斷提高著運輸效率;同時在生活服務方面,家用機器人與服務機器人也正努力成為每一個家庭的標配......

行業應用是一方面,市場發展又是另外一方面。近年來,我國機器人產業的整體發展趨勢也呈現出明顯的較快增長,從2012-2017年,5年來的平均增速接近60%,市場規模和需求雙雙占據全球首位,國內市場興起和發展的速度令人驚嘆!

據2018年《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顯示,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已經來到最新的87.4億美元,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各項數據再創新高。從機器人類型來看,2018年關節型搬運機器人依舊強勢,其銷量穩步而快速的增長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機器人質量的提升。

同時在2018年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協會主席曾感慨:“縱觀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主要應用領域是搬運材料和焊接,主要應用行業是汽車和電子制造業,主要使用地區是中國。”這不僅道出了我國機器人市場的發展實際,更展現出國內市場的強勁需求,未來發展前景令人看好。

前進路上機遇挑戰并存

不過,產業發展有喜亦有憂,政策、需求和銷量等方面帶來良好機遇的同時,技術、應用和規范等方面也面臨著嚴峻考驗。

目前,隨著機器人發展進入2.0時代,過去以設備速度、精度、負載和可靠性建立的衡量指標,已經逐漸被設備自主決策能力、運動和交互能力等取代,新性能變化帶來的新要求對不少企業的技術實力和研發創新能力帶來了挑戰。

同時行業人士認為,當下機器人的發展趨勢也已經不限于工業制造領域,通過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加持,正逐漸進入到藝術、文學等各個行業。面對這一新趨勢,企業不僅要注重與新技術的融合應用,還需要在硬件穩定性、美觀性,以及軟件功能性方面做出升級。

而除開技術上的變化,面對國內產品大多集中在低端市場,復雜、高度生產能力不足,領域專利和產權相對匱乏的現狀,未來我國也需要從核心技術、應用領域、法律規范等方面繼續突破。只有通過一整套組合拳的靈活運用,才能有效攻克正在面臨的種種難關。

融入全球生態至關重要

當然,作為全球發展機器人產業國家中的一員,我國的發展不可能“獨善其身”。在全球化進程持續加快,跨界合作思維不斷升級的情況下,未來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還需要積極融入全球合作生態之中。

對于這一觀點,如今已經成為了整個機器人行業的廣泛共識。我國始終堅持開放合作的接納態度,吸引了國外諸如ABB、庫卡等企業大量來華投資建廠,同時國內新松、寶佳等企業也在籌劃與國際的交流合作,這對于我國的技術攻關、標準制定、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都將帶來利好推動。

而針對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的深度結合,業內人士也一致認為,“人工智能+機器人”的未來需要更大的開放與合作。這些合作既是掌握專業知識的各路創業者和科學家的人才合作,也是各國就倫理、人文、法律等共性問題的國際合作。鑒于此,積極推動全球產業生態的形成,以及我國早日加入到生態構建之中,將是至關重要的!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