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隨著中國國家整體競爭力的提升,以及本土領先車企對造車能力的深度掌握,中國車企全面進入海外的基礎已經逐步具備。接下來是一個定義本土汽車“標簽”的過程,而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恰恰給了一個非常好的選擇。也許我們進入歐美發達市場真的已經指日可待了。
本土市場增長沒有那么快了,海外市場的重要性在很多車企眼中又會提上日程。其實這些年悄悄在海外悶聲發小財的車企也不少。比如力帆,雖然在國內市場已經高度邊緣化了,但海外還可以撐上一陣子。中長期看來,海外市場絕對是中國本土車企獲得進一步增長至關重要的主戰場之一。這里最關鍵的問題是,海外市場疆域更廣,復雜度更高,本土車企應該使用何種方式,在哪些市場,投入多少資源來迎接這種機會?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要想清楚,中國汽車可能會在什么時候,以什么形式走遍全世界?(寫到這里突然想起來這個問題和吉利集團的Slogan倒是非常應景)
回答上述問題,首先我們可以看到的現象是,雖然多家本土車企都已正式面向海外市場尋求突破機會,但這部分市場占整體銷量的比例依然處于較低水平(大多數本土車企的海外市場占比都在自身整體銷量的10%左右),而且這些產品主要流向了西亞、俄羅斯、非洲、南美等地,針對發達國家市場(主要是歐美),我們的車企還無法像當年的日韓品牌那樣可以呼風喚雨。
我們可以看到的第二個現象是,中國車企,尤其是第一梯隊本土車企的競爭力確實在快速提升,至少在本土市場,他們的部分最新產品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呈現出比二線合資品牌更強的競爭力,這是他們能夠進入海外市場非常重要的前提。
第三個方面,中國本土的新造車運動仍在如火如荼地快速推進,雖然在這過程中涌現出的新車企超過90%是不靠譜或者即將破產的。但其余不到10%的優質新勢力車企,給市場,乃至整個行業的運作模式、造車理念都在構成深遠的沖擊和影響。與造車新勢力相呼應的,其實是中國本土互聯網企業快速積累的競爭力,他們正在深度影響每個細分領域。如今他們正在以本土車企為切入點,用他們的方式影響汽車工業。
第四個方面,其實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中國自身國力的提升,以及國家戰略的布局。尤其是像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這樣的“超級戰略”。他最終會推動本土車企全面出海。
其實看了上述幾個現象,我們前面那個問題也就有了更加清晰的答案:
1、汽車是民用領域最為復雜的工業品,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在自身國力強大之前先在汽車領域迎來突破的。雖然這個觀點聽起來有些被動,但這還真就是一個事實。這意味著本土車企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是與國運緊密連接的。當然這里的車企是指領先車企,畢竟在本土范圍內,車企之間的淘汰賽也已經慘烈地開演了,落后車企與國運已經沒什么關系了。
2、承接前面那個國運,汽車產品的出口其實是與本國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對外輸出相伴的。就像我們今天買一部日本車,很大程度上,我們其實選擇的是日本人對細節的追求和對有限空間的充分利用。我們選擇一部德國車,其實是對德國人嚴謹的價值觀和高技術的認同。而選擇美國車(當然,在中國市場賣得更多的美國車其實是基于歐亞市場需求設計的),比如凱迪拉克,其實選擇的是美國人那種豪邁、狂野的生活方式,這很難與在細節之處可以跟你講上三天三夜與品味有關的故事的歐洲人掛起鉤來。因此,對于中國車企而言,雖然眼下我們在海外市場主打的依舊是性價比,但長遠看來,我們真正的機會在于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對外輸出。這也同前面那個車企其實與國運緊密相連的判斷是一致的,因為你只有國家強大了,你的文化、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才能被外國人認同和效仿。
3、在生活方式輸出方面,依仗國內互聯網領域的巨大突破,我們正在迎來這種機會。上周抖音在北美互聯網流量榜單上超越了Facebook,至于微信,早已經是世界人民的微信了,他的用戶體驗要甩WhatsApp好幾條街,這是我們前些年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不僅如此,今天的中國人,已經很快就可以告別錢包這種東西了。北京、上海這些一線城市的停車場也普遍擁有了智能化設備。至于杭州,由于是阿里巴巴的大本營,在這方面已經走得更遠。這意味著我們在互聯網和智能化時代已經擁有了可以并值得輸出的生活方式。其實在這方面已經有了很好的案例,比如上汽的新MG6,他們在東南亞市場就巧妙地利用互聯網車的概念迅速躥紅。以后類似這樣的例子會越來越多。
4、與其在海外市場,針對不同國家,不同用戶的需求隨波逐流地亂改自己的產品,本土車企要想真正打開這些市場,不如把自己真正的優勢想明白,借助生活方式輸出這一過程,引領這些用戶的買車需求。就像當年日本人在北美市場,最終是因為他們的產品油耗更低,而不是他們比美國車做的更加美國車而戰勝了美國車一樣。
總結起來,隨著中國國家整體競爭力的提升,以及本土領先車企對造車能力的深度掌握,中國車企全面進入海外的基礎已經逐步具備。接下來是一個定義本土汽車“標簽”的過程,而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恰恰給了一個非常好的選擇。也許我們進入歐美發達市場真的已經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