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建筑光伏一體化科技示范建筑竣工,未來市場規模將超千億元
2018年11月5日,廣東惠州仲愷高新技術開發區潼湖科技創新小鎮彩旗飄揚。由央企能源巨頭國家能源集團和民營地產商碧桂園集團聯合打造的國內首座銅銦鎵硒(簡稱CIGS)建筑光伏一體化(簡稱BIPV)科技示范建筑項目宣告竣工,投用發電。
這個示范建筑不僅標志著潼湖科技創新小鎮進入“自發電”時代,也標志著國家能源集團CIGS光伏技術開啟BIPV產業發展的破冰之旅,未來這一領域市場規模將超千億元。
而所謂光伏建筑一體化,簡稱BIPV。即利用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將光能轉換成電能的一種技術方式。國家能源局也曾給出過明確的定義:在用電側直接建設光伏電站,單個裝機容量不超過6兆瓦的光伏發電系統。作為建筑組成部分的技術,與附著在建筑物上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不同,電池作為建筑物外部結構的一部分。傳統的光伏電板需要平鋪或斜鋪以保證與太陽的照射角度相匹配,而發電玻璃既可以平鋪在屋頂,也可保持站立充當一塊幕墻。
未來我國建筑光伏一體化建的市場有多大?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全國總建筑面積500億平方米,其中可以做光伏的有100億平方米。建筑光伏的市場潛力非常巨大,至少能裝5億千瓦。光伏建筑一體化是分布式光伏之中最大的一塊,政策環境、光伏建筑新技術以及投融資環境都會產生極大影響。僅“十三五”期間,我國城市中光伏建筑一體化可應用面積將達17.9億平方米,城市新增光伏建筑應用裝機容量將在1000萬千瓦以上。
BIPV不僅是光伏產業從集中式地面站向分布式發電市場轉型的一個重要的市場和熱點,也是建筑行業發展綠色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的重要技術手段。建筑能耗高達社會能源總消耗量的15%,降低建筑能耗是能源革命的重要內容,CIGS-BIPV技術將引發一場能源技術革命、能源供應革命和能源消費革命,未來可預測的市場規模將超千億元。
三大科技亮點引領建筑業綠色轉型
潼湖科技創新小鎮示范項目總建筑面積5468.52㎡,全部采用國家能源集團擁有核心技術、自主生產的CIGS薄膜光伏組件作為建筑外裝飾幕墻。項目總計使用CIGS光伏組件2037塊,總裝機容量為200KW,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就近高效利用”分布式發電模式,有效避免了地面電站占地大、儲能設備造價高等問題。
這一示范項目首次在國內實現了CIGS-BIPV的統一設計、統一施工、統一驗收,并采用光伏光熱太陽能綜合利用技術、光伏幕墻快裝配技術、大數據和云平臺等多項技術,讓建筑由能源消費者向能源生產者轉變。概括而言,有三大技術亮點。
1、采用國家能源集團自主研發生產的全新一代CIGS-BIPV產品,具有安全、美觀、耐用、發電量高的特點,是一種新型的綠色建筑墻材,實現了CIGS光伏技術與建筑藝術的高度融合,并能夠有效地為建筑物提供可再生能源,大幅提升建筑品質。
2、示范項目創新研發了通風式光伏墻體,光伏幕墻與內墻形成豎向封閉空腔,既解決了建筑層間防火問題,又降低了光伏組件溫度,提高發電效率。在幕墻底部和頂部設計通風百葉及空腔取熱系統,結合空氣源熱泵將空腔內熱空氣收集取熱提供生活熱水,實現了熱效能綜合利用。
3、光伏幕墻集成系統采用創新設計的邊框式幕墻體系和干掛式施工工藝,裝配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安全性能可靠,經受了“山竹”14級臺風考驗,無一處破損。
該示范項目CIGS光伏組件提供的發電比例遠大于國家標準,投用后年發電量為12.3萬千瓦時,可滿足建筑10%以上的用電需求,將大大提升建筑的綠色發展水平。目前國家能源集團在北京、江蘇、廣東、海南、四川等5省(市)建設了6個實體示范項目,預計今年底和明年上半年陸續完工。作為央企與民企攜手打造的全國首個BIPV科技示范項目,潼湖科技創新小鎮將引領中國建筑業綠色轉型。這將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