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企業動態 > 資訊詳情

拓斯達董事長吳豐禮:工業機器人的全鏈服務邏輯

時間:2018-11-0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近日,在“BATi智能制造·智能產品論壇”上午的嘉賓分享環節中,拓斯達董事長吳豐禮發表了主題為“工業機器人的全鏈服務邏輯”的演講,與眾嘉賓分享了拓斯達進行工業機器人全鏈服務的經驗。以下為筆者總結的吳豐禮的精彩觀點:

【中國傳動網 企業動態】 近日,在“BATi智能制造·智能產品論壇”上午的嘉賓分享環節中,拓斯達董事長吳豐禮發表了主題為“工業機器人的全鏈服務邏輯”的演講,與眾嘉賓分享了拓斯達進行工業機器人全鏈服務的經驗。以下為筆者總結的吳豐禮的精彩觀點:

1、未來的世界一定是智能制造、軟硬結合加服務的模式。

2、當前制造業自動化需求的關鍵詞,分別為:跨界競爭、價格戰、成本提升、招工難、核心技術缺乏以及工業化程度不平均等六大點。

3、現在所有的制造業都面臨著“三轉”,分別是轉型、轉移和不斷地轉。這“三轉”也是當下企業應對之道。

4、整個智能制造是由淺入深的過程。剛開始是做簡單的人工替代,但事實上越簡單的東西它可復制性越強,所以真正能夠產生作用的反而是看似簡單、技術含量不高,但事實上它的作用也是最明顯。

5、智能制造中領域中,3C、汽車、光電、新能源和醫療這五個行業需求量是比較大的,同時這幾個行業已經往前走了一步。

以下為筆者整理的吳豐禮演講全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尊敬的各位企業家朋友,大家好!我是拓斯達的吳豐禮。非常榮幸有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我對智能制造的理解,我演講的題目是《工業機器人的全鏈服務邏輯》。

說到工業機器人,今天我們還會談到工業互聯網。我認為,未來的世界一定是智能制造、軟硬結合加服務的模式。談到智能制造,其實所有的機會是來自于一些行業的痛點。大家都講危在行業,但是機在企業,危當中一定誕生著機會。

關于目前智能制造的問題,有些關鍵詞我們得先來回顧一下。

第一個關鍵詞是跨界競爭。前段時間我跟很多企業家交流過,尤其是在制造業這個領域。現在非常明顯,在制造業這個領域,曾經做汽車的,現在開始進入到家電領域了;做家電的,又進入到其他領域了。這其實意味著,跨界的競爭無處不在,所以緊接著下來就是價格戰。因為每一個行業對于成本的管控是不一樣的,一旦跨界了,對價格上的戰爭就開始了。

跟著就是整個行業的成本,從原材料、到人工、到管理層都在上升。同時,我們也看到當下的招工難,尤其是核心技術取法,包括產業工人的素質,還有工業化程度的不平衡,這些都是制造業的現狀。

當然這些現狀其實也給我們帶來了機會,所以我們所有的探討都是基于現狀,在一些痛點的基礎上尋找這個行業的機會。

如何進行工業機器人的全鏈服務

第一,行業細分,用最成熟的解決方案讓客戶實現最性價比的投資。因為每一個行業,它的工藝、場景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把行業進行了細分。待會我會簡單給大家匯報一下我們對于行業是怎么理解。

第二,依托有競爭優勢的核心硬件服務于系統集成商共同完成解決方案。因為每一個行業應用場景不一樣,所以我們是在各個行業、各個工藝領域去集合了各個不同的合作伙伴。這里面主要是應用層的,就是集成商這一層。

第三,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整合可以整合的所有資源滿足客戶需求。剛才高總已經講到了,現在是互聯互通的世界,所以我們會整合各方面資源圍繞客戶需求展開解決方案的探討。

拓斯達主營業務是智能服務產品,它分為兩個方面。

第一,以工業機器人為核心的智能制造,它主要基于EatherCAT、總線控制器。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的系統是開放的。當客戶距離我們1千公里、2千公里時,我們在后臺可以實現無線傳輸。同時,機器視覺系統,機器人和視覺是可以相嵌在一起的,所以不需要在機器人外面再加一個控制器,直接在機器人本體上就實現了。

第二,以系統控制為核心的工業互聯網。因為所有的機器人控制器是基于自己的控制系統,所以在數據采集方面天然就有優勢。因此在客戶那里,不管是做什么動作,或者是實現什么樣的工藝,我們都可以在前臺直接采集數據,為客戶提供無線的傳輸。基于大數據,我們實現了云端仿真,最終數據會通過制造上云的方式,為客戶提供MES,包括生產管理系統。我們這個模式就是“硬件+軟件+服務”的模式。

這就是我們現在為客戶做的,通過本體制造,加上系統集成,同時基于軟件開發,最終形成工業互聯網。我們的整體解決方案,從最基本公司的水、電、氣入手,因為這屬于工業1.0,最簡單的能源管理。

事實上這個看似最簡單,但是卻是為客戶價值輸出最大的一塊。大家都在思考智能制造減少的是人工,事實上對于一個制造業企業來說,它最大的成本是在水、電、氣這些能源的損耗,這些是看不見的。

過去的制造業中,我們習慣于每天算的都是人力成本和固定開支,事實上,每天消耗的電、水、氣,這些看不見的開支才是最大的損耗。如果通過數據化的管理,通過能源的集約型配置,是可以完全實現成本降低的。所以我們從工業1.0開始,從最基礎的開始做。

所有的制造業都面臨著“三轉”

在此基礎上,我們才開始做智能裝備的升級。當然也有很多制造業,前兩天在一個機器人行業的交流會上,我開玩笑說,現在所有的制造業都面臨著“三轉”。哪“三轉”呢?包括思貝克、拓斯達,我們都到“三轉”上去投資了。所謂“三轉”:

第一,轉移。作為制造業來講,都希望往產業密集、工業鏈非常好的地方去轉,所以第一個是轉移,從深圳慢慢往東莞轉。出于成本的考慮,所以產業轉移是趨勢。

第二,轉型。轉型也是升級的一部分,從過去的人工作業、到半自動化、到全自動化、再到信息化、最終再到“信息+自動化”智能,這就是從轉移到轉型。

第三,不斷的轉。就是我剛才說的跨界競爭,整個產業不斷的往前推進。

這“三轉”是當下企業應對之道。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給客戶提供的是智能裝備。這個智能裝備既有解決方案的應用層,又有以機器人為核心的設備層。

再接下來是信息化,因為信息化能為客戶帶來的是管理成本大幅度降低。這一塊我就不細展開,因為今天主是談工業互聯網,接下來會有很多嘉賓帶來主題演講。

說到工業互聯網,第一層是核心零部件。

它相當于做面包的面粉,因為它是基礎層。中國目前核心零部件基礎領域就是三個方面,分別是結構減速器、控制器和伺服驅動。

目前我們實現了控制器和伺服驅動,這兩個都是基于底層的基礎研發。在此基礎上,我們再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硬件+軟件+應用”,最終形成了工業大數據。這就是我們為客戶提供的全產業鏈的服務邏輯。

“鐵三角”模式

目前針對制造業,我們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鐵三角”模式。那么什么是“鐵三角”?

第一,最上面的是銷售端。我們把全國分成五大區域,總共有32個辦事處,目的是保證全方位、無死角去服務客戶。因為應用集成方案需要有服務半徑,所以滲透到全國的32個辦事處,就能確保我們在任何地區都可以進行全方位的服務。

第二個角是解決方案。對于客戶來說,他真正需要的不是機器人本體,而是是一整套的解決方案。在此基礎上,我們會對客戶的工藝,就是人、機、料、空間、物流,還有工藝優化進行全方位的診斷,然后給出一個解決方案,這包含了售前,包括了工藝,包括為客戶提供一整套的3D動畫,這個過程就是解決方案的售前。

第三個角就是交付,因為自動化解決方案當中最難的就是在交付這個層面,尤其像3C,像很多新產業,它的產業迭代特別快。所以從解決方案、到最終交付,他給我們的時間不會很長,很多時候都是在趕著時間。

在此基礎上,我們這個交付是包含了制造業、供應鏈、調試、維護,還有培訓輸出,這一整套我們把它稱之為交付。因為現在工程師是最難培養,也是最難孵化的。我們可以連方案、產品和工程師一起輸出給客戶,也就是客戶買了機器人,買到自動化了,但沒有人調試怎么辦?除了為他培訓人員之外,我們還可以為他輸出工程師,這就是我們提供的附加服務。

對于工藝來說,我們又把它細分五大行業和八大工藝。

目前我們認為在智能制造領域中,已經有幾個行業可以說是往前走了一步。首先是3C,3C是新產業的代表,因為它迭代特別快;其次是汽車,汽車是傳統產業的代表,但是現在包括新能源汽車出來之后,對原有工藝也有很多顛覆;光電,剛才高總已經提到了漢能,像這些新領域也有很多的機會;接下來是新能源和醫療。我們認為在這五個行業在智能制造中需求量是比較大的,同時在這個領域經過了一定的摸索,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在這些行業中有通用型的工藝,比較多的是焊接、噴涂、組裝、注塑、檢測、打磨、沖壓、上下料。有的工藝看似比較簡單,但是對于人力的消耗是非常密集的。這些領域當中,要么就是比較危險,對人體有傷害;要么就是人力成本,在這個地方是非常集中的。

我記得我們有幾個客戶,光在上下料和打磨這個領域,一個10萬人的企業,一年就可以省5、6千萬。這些看似普通,但也是人力消耗最大的領域。所以整個智能制造是由淺入深的過程。剛開始是做簡單的人工替代,但事實上越簡單的東西它可復制性越強,所以真正能夠產生作用的反而是看似簡單、技術含量不高,但事實上它的作用也是最明顯。

這是我們的“鐵三角”模式,就是銷售、解決方案和交付。

所以自動化改造,或者說智能制造的改造,看似簡單,事實上在制造業溝通過程中,是需要一個團隊來協作的。所以我們去客戶那里一去就是二三十個人,一住就是半個月,這要求我們對工藝非常了解,這就是服務的過程。

我們公司2007年才成立的,因為機器人在中國是起步比較晚,也是起點比較低的領域。這十年當中,就有很多人在問拓斯達是怎么樣通過十年的時間一直在高速上漲?這就提到企業的使命。我們存在的價值,就是能夠服務于工業制造業,一句話來概括“讓工業制造更美好”,我們所有做的工作,不管是在軟件的開發,還是在硬件的制造,還是在服務體系上的打造,都是為了更好的服務客戶。

不管從人力的減少,還是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我們所有的拓斯達人只有一個使命,就是“讓工業制造更美好”。同時,我們也希望和所有的制造業一起共同努力,去實現不管是從硬件,還是軟件,還是服務,共同去實現智能制造的提升。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