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工控市場抗寒性強 MCU需求持續走高

時間:2009-01-06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從通信基礎設施、便攜消費電子、大型家電到汽車工業等領域,幾乎每個角落都可以發現MCU。MCU易構成功能多樣化的控制系統、數據處理系統,正逐步廣泛滲透到工業控制領域

從通信基礎設施、便攜消費電子、大型家電到汽車工業等領域,幾乎每個角落都可以發現MCU。MCU易構成功能多樣化的控制系統、數據處理系統,正逐步廣泛滲透到工業控制領域,推動工業系統由機電化向電子化轉移,提高系統運作的效率并降低應用成本。 MCU主要供應商富士通微電子公司產品經理丁潔早表示,由于全球金融危機,富士通2008年出貨量超過700萬片。“但是價格下降了不少,目前一些大客戶普遍要求售價降低5%以上共同度過難關。”丁潔早對于2009年工業應用市場持謹慎態度,他認為至少會保持2008年的市場規模,可能會略有增長。 而NEC電子對2009年工業市場表示樂觀。NEC電子大中國區MCU產品市場高級經理松井徹之預計,明年該公司在工業控制領域MCU的目標是100%以上的增長,他的信心來自于NEC電子的產品性價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NEC電子的MCU價格仍保持相對穩定的態勢。”據了解,2008年NEC電子在工業控制領域的收獲頗豐,出貨比2007年有超過50%的增長。 搭配CAN、Flash迎合工控應用 松井徹之分析因為成本壓力,未來將有更多的歐美、日本工廠轉入勞動力相對低廉的中國,并且隨著中國設計能力的提高,海外委托設計將成為中國代工的新內涵。另外,NEC電子在MCU市場的增長受益于主打全閃存的發展戰略。全閃存MCU能在研發階段寫入程序,也可以在MCU安裝到PCB板后進行程序修改,有效地降低了開發系統的風險。在風聲鶴唳、市場動蕩的全球經濟情況下,市場走向難以準確把握,而全閃存MCU靈活的特性不僅可以輕易根據市場變化更改程序,還有助于系統集成商縮短研發周期,間接降低研發成本。 隨著控制功能朝向多樣化的發展,工業系統的控制越來越分散。松井徹之指出:“從行業來看,工業控制領域產品有著明顯的功能高端化、界面圖形化、接口網絡化的趨勢,因而對MCU的需求在持續增長。”這些趨勢也對MCU的功耗、外部設備的集成、接口的支持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從而也提高了MCU本身的價值。 與此同時,工業領域的總線標準尚未統一,使得工業領域的總線應用得以自由發展。CAN總線盡管為汽車應用而設計,但是其卓越的性能已經不局限于車身網絡的通訊,其短距高速、高可靠和多主總線的特征特別適合工業設備控制單元互聯。丁潔早觀察到,很多工業領域的客戶都采用CAN總線來降低線束連接的數量,從而降低系統的總體成本,這就需要MCU帶有穩定的CAN總線接口。富士通針對工業應用采用CAN接口的趨勢,推出了產品代號為16FX的MCU系列。該系列相比此前16LX系列有多項功能改進,帶有1~3路CAN總線,最大操作頻率從傳統的24MHz加速到56MHz,采用0.18μm工藝,在16LX系列基礎上大幅降低功耗。這些產品可以面向工業縫紉機、工業變頻器、裝配機、兌換機、機械設備控制器以及UPS等應用。 工控系統架構重功能輕形式 工業控制采用MCU可以顯著改善系統性能,然而現在電子系統對控制核心的要求越來越復雜,MCU在控制之余還需要分身處理數據計算、信號處理等工作,因此,在工業控制領域出現了DSP+MCU搭配控制的系統架構,以分擔MCU的工作。在這種架構中,DSP被視為MCU的擴充與強化,之前占用MCU資源、耗費效能的控制任務采用DSP來完成. “在MCU中加入DSP模塊,在工業控制的某些應用中是必要的,因為這可以加快CPU的代碼處理效率。”丁潔早指出DSP+MCU架構在部分工業領域已經站穩腳跟。UPS、電源供應、變頻器等工業控制領域成為DSP+MCU架構發揮的廣闊市場空間。“但目前已有部分市場份額被專用芯片+MCU或者SoC所取代。”松井徹之贊同DSP+MCU具有系統性價比高的優勢,在部分應用如中國的電能表行業、高端三相表和終端產品占有一定的市場,但存在被其他架構取代的危險。 若論DSP+MCU架構的威脅,更多的還是來自該架構本身。使用DSP+MCU的混合架構對系統設計工程師的要求更高,數字控制方法、嵌入式軟件編程、DSP的功能與特點以及MCU與DSP之間的協同工作,對于新接觸該架構的工程師而言門檻不低;再加上工業控制應用的運行環境嚴苛等考慮,用好DSP+MCU模塊對于很多工程師而言并不是一樁易事。 當DSP+MCU架構在工業界開疆辟土時,32位MCU價格也在悄悄下降,工業領域中32位MCU的應用正在大幅增長,業界逐漸認同32位MCU給工業應用所帶來的價值。半導體調研公司Semicast在報告中預測,工業和商業領域中的32位MCU/MPU銷售額將大幅增長。 松井徹之肯定了32位的優勢,“但是32位MCU在局部市場的旺銷并不等于32位MCU將主導工業控制領域。”他指出在每個領域設計者都需要權衡MIPS、程序空間、可擴展性、功耗、成本等綜合因素來選擇采用哪種MCU,“從目前中國市場情況來看,在IA/FA領域,32位MCU占有更多比例;在照明和安全領域,16位MCU可能更主流;而在計量儀表領域,8位MCU還是占有絕對優勢。”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