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企業動態 > 資訊詳情

研華攜手天澤智云,打造無憂風場解決方案

時間:2018-09-0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延續昨天我們董事長劉克振先生分享的“共創賦能工業物聯網產業鏈”話題,本文講述共創SRP的落地成果:研華科技與天澤智云共創的“無憂風場”解決方案。

【中國傳動網 企業動態】 延續昨天我們董事長劉克振先生分享的“共創賦能工業物聯網產業鏈”話題,本文講述共創SRP的落地成果:研華科技與天澤智云共創的“無憂風場”解決方案。

自動化博覽的記者,針對共創SRP——“無憂風場”解決方案,采訪了北京天澤智云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天澤智云)CEO孫昕和研華(中國)公司北京分公司工業自動化事業群產品經理孫駿榮,詳細了解了該共創領域研華與天澤智云的深度合作。

無憂風場解決方案

研華科技聯合天澤智云針對“智慧風電”應用所開發的無憂風場解決方案,利用數據分析及AI技術對風電裝備進行智能化運維管理,通過對運行過程中多源數據的AI算法建模和預測性分析,實現對風電裝備的發電性能評估、故障預測性診斷和維護策略優化,從而實現風場的無憂運營。

眾所周知,在各產業智能化的過程中,無論哪種應用都與數據的采集與分析有關,否則后續的智能應用與服務都將化為泡影。據孫昕介紹,基于風電行業業務需求,天澤智云無憂風場解決方案以模型為核心,通過模型運行管理環境,實現不同業務層級的功能服務。結合風電業務場景需求,通過平臺化技術和docker容器化技術,設立針對風機的關鍵設備健康管理、針對風場的生產運營管理、功率預測分析以及維護排程優化等不同業務場景的業務子系統和業務應用服務,滿足風電客戶不同層級的業務需求。

▼基于研華WISE-PaaS

天澤智云無憂風場云服務方案▼

正是由于天澤智云無憂風場應用的微服務架構和容器化特點,這些不同的業務應用可以通過天澤智云模型管理軟件產品CyberSphere以微服務的方式部署在研華的WISE-PaaS工業物聯網云平臺上,對接該平臺采集的風場數據,以SaaS服務的方式為風電客戶提供針對風場的PHM(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智能分析服務,協助客戶實時獲取風機的健康狀態和風場生產運營狀況等信息,幫助客戶實現從洞察到決策的價值轉換。

天澤智云選擇與研華合作的原因,不僅因為研華擁有強大的硬件基礎,更重要的是研華在工業領域,尤其在風電領域,有深入的客戶洞察。孫昕深知培養行業的生態絕不是一家公司中的一個部門就能完成,而是需要整個公司來推動。研華將培養物聯網生態作為公司戰略,切實為客戶提供行業解決方案的價值。

有價值的智能化才有意義

過去十年是風電建設的爆發期,而目前行業已由建設進入后運維服務階段。同時由于國家對風電行業的補貼逐年降低甚至即將取消,降本提效成為風電客戶的根本需求。風電行業時刻在產生大量數據,數據分析所帶來的價值也將呈現最大化。

無憂風場解決方案所面向的客戶包括風電產業鏈中的風機生產商、風機OEM廠商、風場業主、第三方運營維護公司及專業技術服務公司。談到方案的智能化,孫昕提出:“只有為客戶帶來價值,智能化才有意義。”

風電場生產管理界面↑↑↑

風電場維護管理界面↑↑↑

記者了解到,該方案首先可以實現設備的智能維護。利用機器學習、工業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預測設備故障,從而增加風機運行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并且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其次,提升發電效能。利用風機發電性能分析、風功率預測等算法模型,精準定位風機的發電性能瓶頸,指導風機發電量有效提升。第三,優化調度策略。對風機備件進行綜合建模,結合部件的故障分析,從成本視角實現對備件和運維資源的調度優化,降低風機運營維護成本。第四,固化專家經驗。將風場的生產管理經驗沉淀成算法模型,友好簡便的交互環境讓工程師也可以進行迭代優化,有效減少風場運營對人的依賴,實現無人風場和無憂風場。

共創制勝新世界

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物聯網已經從前瞻性的概念發展為多層次相互銜接、多行業分工交錯的產業網絡:在橫向上,形成了數據感知、數據傳輸、云端平臺、服務應用等核心層面;在縱向上,面對多樣化的應用領域和場景,將核心層面垂直打通,形成各領域垂直整合的物聯網服務集成解決方案。

研華提前布局WISE-PaaS,探索出共創SRP(SolutionReadyPackage)的商業模式,以技術與模式的雙重創新來加速整個行業SaaS服務的到來。在昨天的文章中,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為大家詳細解讀了物聯網發展三階段,以及企業的應對策略。

研華希望跳脫產業市場的限制,更快地將解決方案依據需求提供給不同行業的客戶。正因如此,研華正在積極協同伙伴,共創產業生態圈,加速實踐產業智能化的目標。

以天澤智云為例,“無憂場景”已成為其標志性的解決方案,風電行業是天澤智云應用較為成熟的場景之一,其也正在與研華探討如何在更多的工業場景中共創共贏,比如軌道交通、電力能源、基礎工業等。

“如何基于AI所能做到的服務進一步提供在不同產業的應用,勢必成為日后產業市場上決勝的關鍵。”孫駿榮這樣認為。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