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對一些汽車品牌來說是“生死年”。不斷下滑的銷量數據讓企業開始籌謀未來生存之路。在“生死”關頭中,有的車企選擇賣資質轉型;有的車企希望通過合資重生;還有的車企束手無策,正面臨退出市場的巨大風險。
在這些車企中,眾泰汽車是一個“幸運兒”。11月8日,眾泰汽車與福特汽車中國先后發公告稱,雙方已簽訂50:50的合資協議,約定合資期限長達50年,合資公司中文名稱暫定為“眾泰福特汽車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純電動乘用車。
(眾泰與福特將組建“眾泰福特”生產純電動乘用車)
與福特牽手被業內視為眾泰轉型之路的重要突破。今年以來,眾泰的日子并不好過。數據顯示,今年1~10月,眾泰累計銷量為21.7萬輛,同比下降16.46%,僅完成全年40萬輛銷量目標的54.25%。作為眾泰汽車旗下的銷量支柱,SUV產品跌幅更是超過18%。但因為有了提前布局的新能源汽車業務,眾泰在今年的新能源汽車合資大潮中拿到了“車票”。
借新能源合資轉型
近幾年,眾泰汽車以黑馬姿態在自主品牌中強勢崛起,銷量一路飆升。2015年和2016年,眾泰銷量分別達到22.3萬輛和33.3萬輛,同比增幅分別達到33.8%和50%。
但進入2016年,除了新能源業務稍有亮點之外,眾泰多款主力車型都不約而同地進入下行通道。“與福特的合資除了能夠提升眾泰的品牌形象之外,最重要的是可以為眾泰帶來技術支援,提升其核心技術研發實力。”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與福特合資對眾泰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有業內人士認為,缺少技術實力的支撐是導致眾泰汽車銷量下滑的根本原因,依靠與福特聯姻,眾泰有望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重獲新生。數據顯示,2016年眾泰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3.7萬輛,占純電動細分市場的15%。
事實上,想依靠新能源合資實現重生的不僅有眾泰,還有江淮。江淮發布的銷量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江淮累計銷量為42.7萬輛,同比減少19.93%。其中,江淮乘用車累計銷售18.2萬輛,同比下降38.9%,僅完成今年銷量目標的45.5%。曾經的銷量擔當瑞風S3從去年12月的月銷2萬多輛跌至了今年月銷最低時的1000多輛。
江淮財務報表中少數的亮點在于純電動乘用車。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江淮純電動乘用車銷量達到2.1萬輛,同比增長74.11%。
也正是憑借在新能源汽車業務上的先發優勢,江淮吸引到大眾汽車的目光。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官方消息顯示,江淮大眾新合資項目的各項工作已全面展開,經銷商招募工作也即將開始。有分析認為,在大眾品牌的背書下,新能源或將成為江淮未來最重要的業務板塊和新利潤來源。
出售股權曲線求生
除了借新能源合資尋求業務突破外,今年非主流汽車品牌還有另一條求生路線——賣股權。
11月6日,一汽夏利發布公告稱,其控股股東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收到國務院國資委電話通知,國務院國資委同意一汽股份通過公開征集受讓方的方式協議轉讓其所持有的一汽夏利3.945億股股份,占一汽夏利總股本的24.73%。此次股權轉讓完成后,一汽股份對一汽夏利的持股比例將由47.73%降至23%,而新接盤方所持股比剛好略高于一汽股份所持的23%股份,將成為一汽夏利的第一大股東。
從昔日的國民車代名詞到如今被賣股權,一汽夏利或只有等待新接盤者才有可能重新出發。當前一汽夏利還在虧損的泥潭中掙扎。其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一汽夏利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虧損11.23億元;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約為3.74億元,同比下滑20.26%。銷量層面,今年1~10月,一汽夏利累計銷量為2.1萬輛,同比下降31%。
(一汽夏利前三季度凈利潤為虧損11.23億元)
除夏利之外,今年期待引入新投資者的還有觀致汽車。數據顯示,觀致3年累計虧損額超過60億元,大股東奇瑞汽車因銷量不佳在資金上也是捉襟見肘,在此情形下,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來緩解觀致巨大的資金需求,成為當前最現實的解救方案。
(觀致股權接盤方的身份或在年底揭曉)
7月中旬,安徽長江產權交易所發布的《觀致汽車有限公司25.5%股權股票轉讓公告》顯示,持有觀致50%股份的蕪湖奇瑞汽車投資有限公司擬轉讓所持的一半股權。雖然觀致此次撲朔迷離的股權轉讓已持續了半年多,但觀致相關負責人在近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年底前一切謎底都將揭曉。
一位汽車行業分析師曾向記者表示,奇瑞和觀致的積弊與體系不無關系,引入戰略投資者或許能讓他們重新煥發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