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無錫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歷程上極為重要的節點。一個個重大產業項目的落子,構成了無錫集成電路新版圖的美麗風景。可以預見,重振集成電路產業雄風,將在這個版圖上再現。
回放一下近三個月來的戰績:8月2日,簽約引進無錫歷史上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總投資100億美元的上海華虹無錫基地項目;10月12日,簽約引進建設全國最大規模、總投資30億美元的天津中環集成電路用大硅片研發生產項目。再向前看幾個月,還有SK海力士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的重磅加注。
集成電路產業,有人說是現代工業的“石油”、是信息化時代的“矛箭刀槍”。這些重磅項目的落地是關鍵之舉,華虹這樣的超級項目不僅帶來集聚效應,更在芯片設計和自主知識產權方面補齊了短板,而中環的大硅片項目補上的是產業上游材料生產環節這個“缺環”——集成電路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在錫漸成。
集聚度提升,讓整個產業鏈互動起來
重磅項目的集聚不僅是物理數量的加法。
理一理產業鏈的脈絡:粗略來看,集成電路產業從上游到下游可以分為材料生產、IC設計、晶圓制造、測試封裝這幾個主要環節。而集成電路用大直徑硅片研發生產與制造項目,補上的是無錫在集成電路產業鏈上的缺環——產業上游材料生產環節。“生產大尺寸、高質量拋光硅片,是無錫眾多集成電路企業所必需的。”業界人士分析,項目投產后,華虹、SK海力士、華潤微電子等集成電路生產企業能夠就近、低成本獲得穩定的硅片供應。
“這三個重大項目,將形成化學反應的乘法。”市發改委人士解讀,項目與項目之間的互動構建起業態的乘法,材料生產、IC制造、封裝測試等產業鏈上的各環節之間相互銜接、相互襯托、相互誘導、相互拉動的化學反應,必將使產業產生“核裂變”的力量,為無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作出重要貢獻。
乘法效應延伸到整個產業鏈,互動的空間被寄予厚望。高新區科創中心相關人士表示,華虹無錫基地等重大項目的建設,對集成電路產業的中小企業意味著行業資源應用的利好。比如,這些制造、封測的龍頭項目在無錫落地開枝散葉后,材料、設備、配件等供應商將相應集聚,生產線設計、安裝、芯片封裝等配套產業的機會也不言而喻。不少無錫集成電路企業的看法是,“期待的不僅是1小時、2小時的供應圈,更重要的是無縫對接集成電路發展的服務圈”。
據悉,目前我市共有各類集成電路企業200余家,產業涉及電路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配套設備與材料等多個領域,不僅已形成IC產業集群、擁有近5萬名從業人員,還集聚了一批半導體設備工程、特殊氣體等配套企業。
利用最短時間,向世界先進水平進發
“一邊是快速增長的8英寸和12英寸市場,另一邊是國內企業幾乎為零的市場占有率,兩者的反差是巨大的。”市發改委一位參與天津中環集成電路用大硅片項目的人士解讀了這一項目的“市場背景”。
巨大的反差就是“最短時間”補齊短板的動力。在無錫市政府與天津中環、浙江晶盛簽署集成電路用大硅片研發生產制造項目戰略合作協議簽約現場,有一個共同意愿:合力建設全國最大規模的集成電路用大直徑硅片生產平臺,攜手打造中國半導體材料研發制造基地,而且是“利用最短時間縮小差距”。
據了解,全球8英寸和12英寸硅片主要由德國、日本和美國的四家硅材料生產商生產,這些大公司具有很大的市場占有率和很強的技術優勢。目前國內半導體硅材料行業生產水平跟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有多少?業內估計,8英寸硅片與國際存在約15年的差距,12英寸硅片則有20年的差距,簽約各方希望,“通過這個項目的建設,力爭用5年時間縮短與國際大直徑領域10年的差距。”
事實上,此前華虹到來時,業界就形成了一波關注:目前我市擁有海力士一條用于存儲器的12英寸生產線,華虹在無錫預計將建設4條。如此一來,將使無錫集成電路產業鏈日趨完整,更重要的是華虹項目將在芯片設計和自主知識產權方面補上短板。
構造“生態圈”,產業融合蘊含爆發力
龍頭項目的特點之一就是,走到哪里,附近就會形成“生態圈”。這些重大項目強化了無錫集成電路在制造、封測等環節上的地位,業界希冀的是全產業鏈發展格局中,通過生態圈的構建,能擁有更多的產業發展長板。
“集成電路是現代工業的‘石油’,應用很廣泛、前景很廣闊。”芯朋微電子董事長張立新看到了幾個大項目的落戶,意識到無錫集成電路產業新的爆發力。張立新所在的企業從事電器管理芯片設計,主要應用于家電等行業,年產值超過2億元。“無錫設計類的龍頭企業比較少,”他說,大項目落戶后本身會對設計企業有吸引力,如若能有相關的精準施策則更佳,“把集成電路的發展體現到更多最終產品之中”。
“應用應該是無錫集成電路產業的強項。”幾家集成電路中小企業在采訪中表示,對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發展來說,芯片是根基,而集成電路產業與傳統產業的發展也蘊含著很大的融合空間,無錫產業基礎扎實,特別是近年來加大力度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希望相關部門打造平臺拓展集成電路產業與一批實體產業融合的新渠道新空間,“通過政企銀互動加強人才的引進、資金的支撐,推動生態圈的構建,讓產業融合的力量轉化為實體經濟發展的爆發力。”(記者胡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