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制造”今非昔比 部分領域超越德國

時間:2017-10-1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德國制造”一直被視作質量過硬的代名詞,“中國制造”卻一度因山寨貨被扣上低劣的帽子。

“德國制造”一直被視作質量過硬的代名詞,“中國制造”卻一度因山寨貨被扣上低劣的帽子。然而,德國權威質量管理機構德國質量協會(DGQ)和德國市場研究機構“Innofact”9日公布的一項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情況已今非昔比。

德國《質量管理雜志》網站10日報道稱,這項調查顯示,八成德國人認為“中國制造”是“德國制造”的對手。54%的受訪者認為,來自中國的競爭者正加大步伐,將超越德國品牌和德國企業的創新能力。

“中國制造”哪些領域做得比較好?受訪者認為,最突出的是“數字化和信息技術領域”。64%的人認為,中國在這一領域已超越德國。其次是電動車領域。至于“德國制造”哪些領域比“中國制造”更出色,受訪者選出三個方面:一是德企在研發方面投入更多,成果更好;二是機械和設備制造仍是“德國制造”的招牌行業;三是基礎設施方面。不過他們認為,在這些領域,中國正在縮小與德國的差距。

該調查報告稱,“中國制造”和“德國制造”未來都具有更大發展潛力,尤其是中國。約3/4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制造”的質量20年后會更好,只有22%的人認為不會變。對于全球質量典范“德國制造”,51%的受訪者認為20年后質量仍會不斷優化,41%的人則認為會“原地不動”。此外,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隨著“中國制造”的進步,“德國制造”也可在壓力下迸發出更大潛能。

《質量管理雜志》網站評論稱,“中國制造”和“德國制造”的形象未來將越來越接近,其背景是“中國制造2025”戰略,這為“中國制造”指明了方向。德國質量協會負責人皮恩克斯說,毫無疑問,到2025年,中國經濟發展將給德國帶來挑戰。

從深海到太空!

數字告訴你,中國制造有多強!

水下1266米——“藍鯨1號”完成了我國第一次海底可燃冰的開采。這個我國研制的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鉆井平臺,鉆井深度超過15000米。

這五年,世界首座全自動“智能漁場”、第六代鉆井平臺“海洋石油982”、第一艘完全自主建造的航母,讓中國從海洋大國變為海洋強國。

海拔10米

地面上,高鐵正以每小時350公里的速度高速運行,五年來,中國高鐵的運營里程超過2.2萬公里,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的高鐵軌道上、城際鐵路、地鐵和輕軌上,奔馳著中國造的各種機車。

海拔100米

這是正在建設之中的空中能源走廊。它能把電力資源,傳輸到3000公里以外,這五年,中國投運的特高壓工程線路長度超過1.94萬公里,讓全球能源互聯互通成為可能。

五年來,中國制造,

創下了多個世界紀錄:

高速公路里程13.1萬公里,世界第一

城市軌道交通4153公里,世界第一

光纜線路3041萬公里,世界第一

2016年,中國裝備制造業產值更是突破24萬億元,占全球的比重超過1/3,連續7年居世界首位。

海拔:12100米

而在更高的空中,中國制造正在開啟未來。這是國產大飛機C919的最大飛行高度。如今,中國制造的世界最大的水陸兩用飛機AG600、大型運輸機運20、新一代隱形戰斗機殲20,在藍天上組成了中國制造的航空編隊。

高度:200-36000公里

再向上看,在這看上去深不可測的太空中,170多顆中國制造的航天器閃耀其中,將中國帶入航天大國的行列。

從萬米海底,到深邃太空,五年中,中國制造正在實現向中國創造的跨越,展現出的實力世界矚目。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