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美的集團在廣州舉行“數字美的2025”戰略發布會。美的集團提出,打造美的數字大腦,為億級家庭用戶、百萬級企業用戶提供實時高效的數字化體驗。
“數字美的2025”啟動儀式
會上,美的集團副總裁兼CIO張小懿介紹道,“數字美的2025”總體目標:業務數字化,建設DTC數字平臺,業務在線化要達到100%;數據業務化,數字驅動運營達到70%,智能化決策要做到40%,核心指標體系是現在的10倍;數字技術保持行業領先優勢,將數字決策技術與業務完全融合,物聯網中臺達到10億級連接能力;AIoT化,智能家居做到全球行業首選;發展數字創新業務,孵化1-2家上市公司。
欲強化第二產業驅動力,美的集團如何把舵?
從“數字美的2025”的目標來看,數字化能力給予業務支撐、業務反哺數字化能力將會是美的集團在未來發展的核心路線。結合美的集團近十年的發展軌跡,以及在資本市場、鏈路延伸、產業生態等方面的動作來看,此次戰略的發布將預示著美的集團在未來將深度布局產業數字化,并將以第二產業帶動第三產業快速發展。
美的集團副總裁兼CIO張小懿
關于內部業務,美的集團在本次發布會上也表示,未來推進的產業數字化版塊將會圍繞智慧樓宇、智慧物流、智能制造、智慧工業解決方案以及數字化底座等方面,對各領域、各行業進行賦能。
數據顯示,國內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同比高出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6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到28.6%和45.0%。今年一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繼續保持兩位數快速增長,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7個百分點。
在第二產業的細分領域,2021年,國內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3D打印設備產量同比增長均在30%以上,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同比均增長1.6倍;智能制造、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工業軟件的發展進入快車道,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
我們認為,第二產業強力布局將會是美的集團在未來迎來高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也是美的集團順應政策和市場方向的一大正確舉措。
美云智數已經給出工業互聯的高分答卷
在國內工業發展遇到產業瓶頸和國際關系復雜等環境下,國內工業細分領域的發展增速著實驚人。特別是在價值鏈方面,以工業互聯網、工業軟件為主體的價值體系已經在國內初具規模。
發布會上,美云智數總裁金江表示,在智能制造領域,美云智數將在“有界有為”的大前提下,以工業軟件為核心抓手,平臺賦能為終極手段,重點落在智能工廠、產業集群、雙鏈和園區的數字化能力升級上。
美云智數總裁 金江
同時,美云智數也在會上正式亮相自研的全新國產PLM產品。“這是基于美的集團‘科技領先’戰略主軸和業務實踐打造出的研發工藝數字化解決方案。”金江表示“這是我們通過自研在工業軟件領域實現國產替代的典型案例,以此來解決中國企業在軟件領域必須面臨的削足適履的問題,而企業曾經削除的部分有可能就是創造力產生的領域。”
美云智數全新國產PLM產品
工控網認為,面對創新發展的國內工業新局勢,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已成為企業經營者面對的重大課題。產品設計、研發管理不通暢,研發、工藝相互脫鉤等問題實際上都是國內工業企業在轉型升級方面所面臨的最大痛點。深入行業的PLM確實能夠幫助企業去優化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但是深入市場分析,有多少PLM能夠在設計、研發、工藝等環節上高度適配企業需求呢?
正如金江在會上所說,傳統意義上的工業軟件都是單點作業,無法便捷地聯通各個環節,只能提供基礎功能,但并不帶行業屬性和經營思維,僅僅是一個工具而已。市場呼喚帶“靈魂的工業軟件”,實現IT與業務的深入融合,觸達制造企業業務變革。
作為國內數不多自主研發PLM,美云智數PLM不僅具備完全知識產權,能實現技術的自主、安全、可控,更是中國自主工業軟件產業發展的重要突破。最值得一提的是,美云智數PLM最大的優勢是依靠多年的行業經驗,打破了場景化壁壘、真正深入到了垂直領域。
目前,美云智數PLM已經針對汽車汽配、電子半導體、農牧食品、家居建材、樓宇建筑、裝備制造等領域制定出適配于各大行業的解決方案。
從應用效果來看,美云智數PLM已經能夠幫助下游客戶實現高質量降本增效。據介紹,在企業應用PLM后,可節省5~10%的直接材料成本,提高庫存周轉率20~40%,降低開發成本10~20%,進入市場時間加快15~50%,降低用于質量保證方面的費用15~20%,降低制造成本10%,提高生產效率25~60%。
另一方面,前不久,工信部研究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已經邁過萬億元大關。一季度共計發布了123個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和4個產業示范基地。
同時,美云智數的美擎工業互聯網平臺入選了由工信部遴選的“2022年新增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控網認為,工信部此次遴選的工作意在保護美云智數這類優質的工業互聯網企業,以高質量要求為國內工業互聯產業保駕護航。
何以見得?首先,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歷程可以概括為:從對概念、技術理解的萌芽階段,到資本、需求刺激的生長階段,再進入市場冷靜、聚焦細分領域、重點建設標桿案例的探索階段,最后到確認細分領域的典型龍頭、工業互聯的功能充分實現的穩定階段。
結合此前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提到的,目前有一定行業區域影響力的區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只有50家左右。我們可以認為,國內工業互聯網產業實際是處于探索階段。
正如前文所說,場景化是工業互聯網非常重要的特性之一,對于軟硬件的落地,以及平臺在不同行業的適配性需求存在差異。所以,也要求相關企業對于不同的垂直行業有更多豐富的經驗,目前很多通用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宣稱能夠適用于多行業場景的說法,可能需要保持質疑的態度。
作為工業互聯網“尖子生”的美云智數,在平臺場景化落地實踐方面給出了標準答案,即以垂直領域為支點,撬動各大行業的增長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