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企業動態 > 資訊詳情

TCL集團售“子”謀重組 引戰投續勢手機戰略

時間:2017-10-1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對于TCL此次出售有關股權事宜,10月10日,TCL集團回復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于希望為TCL通訊引入具備產業背景和業務資源的外部投資人,并以此推動其加速轉型,同時減少自身股東分攤的虧損。

三年前,當TCL集團(000100.SZ)跨過千億收入門檻,外界以為將就此契機飛速發展時,未料到直到今年集團營收仍在該區間徘徊,為此而不得不多謀舉措以求改變。

10月10日,TCL集團公告稱,擬向紫光集團有限集團(下稱“紫光集團”)等三方,作價4.9億港元,出讓集團全資子公司TCL通訊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下稱“TCL通訊”)49%股權。

對于上述股權出讓事宜,10日,TCL集團回復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希望為TCL通訊引入具備產業背景和業務資源的外部投資人,并以此推動其加速轉型,同時減少原股東分攤的虧損。

不過,TCL集團稱,未來集團不會放棄對通訊業務的發展,并會針對TCL通訊繼續優化組織架構、提效降本、提升運營效率,改善其業績基本面。

對于整體發展規劃,TCL集團表示,將逐步剝離非核心業務,簡化集團結構,聚焦主導產業,并計劃將終端產品業務整合到香港上市公司平臺。

調整手機業務

根據前述公告顯示,集團擬將向紫光集團、云南省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和VividVictoryDevelopmentsLimited三方分別出讓18%、18%和13%的TCL通訊股權,出讓總價為4.9億港元(公司全部凈資產估值為10億港元)。

2016年6月,TCL通訊則以7.5港元/股,宣布從港交所私有化退市,并于當年9月底徹底退出港股市場。對于選擇退市的理由,TCL通訊公告顯示,或許與公司長期以來的股價低迷和股份流動性不足有關。

這意味著,此次轉讓股權的價格與私有化退市價格相比,相差甚遠。但無論是私有化退市,還是擬將發生的股權出售,TCL通訊多次發生變化的背后,更或許是其業績近年來的長期萎靡。

TCL集團今年中報顯示,集團六大子業務中,通訊業務是唯一同比營收出現下滑的業務。

此外,TCL集團公告披露的有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TCL通訊共計實現產品銷量2116.9萬臺,同比下降36.2%;實現銷售收入68.7億元,同比下降26.1%。

另在財務數據方面,TCL通訊上半年則虧損超8.52億元,同比下降8.71億元。對于業績持續下滑的原因,TCL通訊表示,是受到海外手機市場低迷態勢的延續,及內部組織及業務重組的階段性影響。

在TCL集團看來,雖然公司正積極推進戰略調整、業務重組及組織優化,但受海外手機市場低迷態勢延續、及內部組織及業務重組的影響,TCL通訊科技仍未走出業績低迷態勢。

該公司表示,本次出售公司49%的股權,一方面可以引入具備產業背景和業務資源的外部投資人,有利于TCL通訊科技的股權結構優化,并推動公司加速轉型;另一方面也可將降低TCL集團持有TCL通訊科技的股權比例,有利于減少TCL集團股東分占的虧損。

盡管對TCL通訊部分股權進行了轉讓,但這并不意味著TCL集團將就此放棄通訊業務,這一點從僅轉讓TCL通訊49%股權,自身仍絕對控股后者可窺見一二。

實際上,TCL集團回復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亦表態將繼續發展通訊業務。

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飚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道:“TCL集團收購了阿爾卡特后,通訊業務保持了近十年的穩定業務收入和盈利。但是現在手機市場的競爭很多時候是’中國內戰’,在海外市場上,諾基亞、摩托羅拉、阿爾卡特等品牌背后都是中國人,對相互的套路底細都非常清楚,因此TCL面對強勁的競爭。而想要打贏就需要抱團,TCL需要新的戰略合作伙伴,這次出售股權不完全是引入資本力量,TCL更缺的是技術和產品的支持。”

變革謀更進一步

實際上,今年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上,TCL集團掌門人李東生表示自己今年的工作重點,就是逐漸轉移到通訊業務上,并會親自和有關部門探討通訊業務的發展規劃,爭取在短時間內解決問題。

9月下旬,李東生辭去TCL多媒體(1070.HK)董事長,辭職原因也談及會將精力部分移至通訊業務。

不過與通訊業務的萎靡相比,目前擺在TCL集團面前更大的問題,恐怕是營收如何更進一步。

盡管自2014年開始,TCL集團即突破了千億營收,成為與美的集團、格力電器等家電企業一掰手腕的公司,然而三年過去,集團營收雖連年增長,但至今仍未突破1100億元大關。這一點也被李東生寫進TCL集團去年的年報致辭中。

TCL集團在回復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時認為,集團連續三年銷售收入規模和利潤處于徘徊階段,難有明顯突破,主要原因除了市場競爭環境趨緊之外,也有自身競爭力相對下降的因素。

“但自去年四季度我們啟動新一輪企業變革創新活動以來,這一變革已初見成效。今年上半年,集團毛利額同比上升49.9%。”TCL集團回復稱。

在TCL集團決定出售TCL通訊部分股權后,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家用電器業分析師范楊認為,上市集團此舉除有助于為后者引入具有產業背景的戰投,重新建立通訊科技競爭優勢外,對自身來說也通過逐漸剝離非核心業務,能夠簡化業務結構,聚焦主導產業。

TCL集團的回復中亦提及上述內容,并列出有關數據,表示近三年來集團已剝離非核心業務子公司32家,其中22家企業由控股轉為參股,回收資金8.31億元,并計劃在兩年內,集團直接投資和管理的二級公司將從年初的50多家減少到30家以內。

“我們計劃將TCL集團作為華星光電的融資平臺,將終端產品業務整合到香港上市公司平臺。”TCL集團回復表示。

資料顯示,TCL集團的港股平臺除上文提及的TCL多媒體外,還包括另兩家通力電子(1249.HK)和華顯光電(0334.HK)。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