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2022年半導體行業進入周期底部,三階躍遷可以幫助TCL科技成為行業龍頭霸主嗎

時間:2022-07-22

來源:維科網

導語:近日,TCL科技發布了2 022年半年業績預告。雖然有國際形勢和疫 情反復的影響,T CL科技營業收入仍然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2022年上半年,疫情疊加國際形勢,消費電子市場低迷,半導體顯示行業處于行業周期底部,TCL科技營業收入實現了兩位數增長。TCL中環正在成為TCL科技的第二增長曲線。運營、產業鏈和生態鏈,是TCL科技戰略的三階躍遷,它能不能幫助TCL科技穿越周期,走向未來?

  近日,TCL科技發布了2 022年半年業績預告。雖然有國際形勢和疫 情反復的影響,TCL科技營業收入仍然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這其中,新能源光伏與半導體材料業務的高速增長,對沖了半導體顯示業務給TCL科技帶來的業績壓力,保證了整體的業務增長。

  TCL中環,已成為TCL科技新的增長引擎。

  不久前,2022年《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發布,TCL科技名列85位,較去年躍升60個名次。考慮到半導體顯示的行業周期底部,這個排名殊為不易。TCL科技的戰略布局正在發揮作用。

  分析TCL科技近幾年的布局,陸玖財經總結為運營、產業鏈、生態鏈的三階躍遷:第一階,對內提升運營效率和效益;第二階,投資并購整合產業鏈,布局新業務;第三階,投資布局生態鏈。

  2022年,半導體顯示行業進入周期底部,在這輪調整期,三階躍遷可以幫助TCL科技成為行業龍頭霸主嗎?

  整體營收小幅增長

  根據TCL科技披露的2022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以及TCL中環的預告數據,2 022上半年,T CL科技的經營,可以概括為:整體小幅增長、盈利同比下降、新賽道增長迅猛。

  首先是整體小幅增長。

  2022年上半年,TCL科技預計營業收入840億元-85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15%。在疫 情反復和國際形勢動蕩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之下,這個數字還說得過去。

  盈利同比下調。

  2022年上半年,TCL科技預計盈利18.5億元-20.5億元,比上年同期出現了下降。除此之外,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也出現了下調。

  根據預告披露的原因,是因為在國際形勢不穩和新冠疫 情的背景之下,消費終端需求疲軟,半導體顯示主要產品價格大幅低于去年同期。根據群智咨詢的數據,無論是LCD TV面板,還是MNT面板、NB面板,均面臨巨大壓力,雖然面板廠調整供應規模,但仍難以對抗急劇下降的面板采購需求。面板價格競爭非常激烈,價格下跌,廠商成本承壓。

  新賽道增長迅猛。

  新賽道,指的是TCL中環的業務,主要包括新能源光伏和半導體材料的業務。這兩大業務,在2022年半年度,預計營收在319億元-330億元,同比增長約在85%左右。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8.5億元-30.5億元,同比增長約在100%左右。

  比較2022年一季度的數字,上季度,TCL中環營收133.7億元,同比增長79.1%,凈利潤14.6億元,同比增長96.2%。

  可以看出,新賽道的業務營收持續增長80%以上,凈利潤增速接近100%,非常穩定。新賽道營收和凈利潤迅猛增速,拉動了TCL科技的整體營收。

  新賽道的業務比較亮眼,背后的原因,是產品結構優化和技術工藝的提升,以及產品差異化和成本優勢、供應鏈合作關系。

  整體來說,TCL科技2022年半年業績預告,營收和凈利潤的表現喜憂參半,考慮到國內和國際大環境背景,國產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市場持續,營業收入有13%-15%的增幅,已屬難得。

  周期低谷,雙龍頭格局加速形成

  TV面板的低迷,已經持續了近一年的時間。

  從去年8月起,TV面板產品便進入下行通道,目前價格觸底,跌至行業成本線以下。

  據群智咨詢的觀點,2022年三季度,LCD TV面板陷入深度去庫存周期。雖然LGD、三星和臺商都在實行控產,國內面板廠也被動減產,但短期看仍然是供大于需的局面。群智咨詢預測,LCD TV面板價格6月-7月面板價格維持下降趨勢,其中大尺寸面板依然維持大幅下降趨勢,小尺寸面板價格降幅有望收窄。

  今年5月,在2021業績媒體溝通會上,TCL科技管理層分析業績增長的原因,提到了四點原因,除了變革轉型和全球化之外,另外兩個原因,一個是并購重組聚焦主業,開拓新賽道,陸玖財經認為,這里指的應該是2020年7月并購中環集團;另外一點,就是優化業務結構,從普及型產品向中高端產品發展,從產品裝配向核心技術發展。

  當時,為了應對周期,TCL科技方面提到幾點措施,特別提到了調整產品結構,并表示,IT、車載、商顯等新應用增長比較快,TCL科技將進一步調整產品結構,非TV業務、非手機業務將進一步增加。

  這也是下一個市場紅利。

  奧維云網預測,到2024年,中國商顯市場規模將達到1106億元,其中,以交互白板、拼接屏、標牌廣告機等為代表的細分市場增速將明顯加快。TCL華星利用在TV業務的資源積累,賦能商顯、MNT及NB等新興成長的業務,取得了很好的市場反應。在電 競MNT、LTPS筆電平板等領域取得全球第一第二的成績。車載客戶方面,現有的t3產線,已經積累了比亞迪、上汽、奧迪等國際國內一線品牌客戶,規模和市場份額快速提升。根據TCL科技提供的信息,未來TCL華星將不斷完善大中小全尺寸業務布局。

  除了結構調整之外,2020年對三星蘇州工廠并購和投資,是更關鍵的一步棋。

  當年8月,TCL華星收購蘇州三星電子液晶顯示科技有限公司60%的股權,以及蘇州三星顯示有限公司100%的股權。這起并購投資,起到了優化產業布局、優化產品結構和快速低成本擴張的效果,對于TCL的周期穿越能力,也起到了關鍵作用。

  運營效率和效益,是TCL華星的傳統優勢,在行業一直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因為看到IT產品的高盈利性,華星迅速調整產品結構。根據TCL科技方面透露的資料,隨著華星t9、t5產能提升,實現中尺寸業務的全面布局,華星還將補足經營管理效率。

  這次周期性調整,也是低效能產能出清的契機。在大尺寸市場,TCL華星與京東方雙龍頭格局將加速形成。

  華泰證券認為,隨著行業進入傳統旺季,以及世界杯和其他重大體育賽事的收視率提升,面板價格應在2022年第三季度觸底。

  光伏和半導體,第二增長曲線?

  2020年7月份并購中環集團,將新能源光伏與半導體材料業務納入版圖。如今,TCL科技的布局效果初現。

  根據2022年半年報預告,TCL科技的新能源光伏與半導體業務營收和利潤持續穩定,正在成為TCL科技的第二增長曲線。

  2022年上半年,TCL科技收入840億元-855億元,盈利18.5億元-20.5億元。其中TCL中環的營收為310億元-330億元,占比持續提升,尤其是在凈利潤方面,貢獻更大。

  TCL科技從2021年半年報披露時,就明確了聚焦顯示和新能源、擇機布局半導體的泛半導體戰略。

  新能源光伏和半導體業務,有碳中和的政策紅利,是一塊可持續的長期業務。

  單晶硅是市場的發展趨勢,TCL中環在單晶硅投入較早,已經成為該領域的領導企業之一。根據頭豹研究院的數據,截至2020年,TCL中環和隆基股份兩家的產能,約占市場總產能的66%。TCL中環的規模優勢確保了自己的行業地位和壁壘。頭豹研究院預計,未來1-3年內,TCL中環和隆基股份將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根據TCL科技提供的信息,TCL中環發揮在G12大硅片、高效疊瓦組件、工業4.0柔性制造等平臺優勢,截止2021年底,光伏硅片業務全球市占率25%,210大硅片市場份額全球第一。半導體材料業務市占率也有大幅提升,6-12英寸出貨面積占國內一半。

  TCL科技將聯手協鑫集團投資硅料,在光伏硅片和半導體硅片的上游核心材料進行布局,同時,增資鑫芯半導體,進一步做大半導體材料業務。半導體業務同樣會遵循打群架的模式,集群式發展。

  三級躍遷,能否吃定兩個紅利?

  結構、規模、產業鏈和生態布局,是TCL科技走出的一條縱深創新之路。

  前面提到,在半導體顯示領域,TCL科技通過完善大中小尺寸的面板布局,一定程度對沖了行業周期帶來的沖擊。同時,通過調整產品結構效率和運營效率的優先級,靈活應對市場。在布局完善之后,又通過提高運營效率,持續發揮效率優勢。

  通過收購中環集團,切入新能源光伏與半導體材料業務,實現了業務的可持續成長。

  與此同時,TCL科技加大在研發的投入,并且注重對產業鏈條的投資。

  根據TCL科技2021年報披露的信息,公司2021年度研發投入87.7億,同比增長34.1%;全年累計申請PCT專利達14,051件,在中國企業位于前列;申請量子點技術專利1,964件,位居全球前二。

  在生態布局方面,從去年開始,TCL計劃在半導體功率器件、半導體芯片設計、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前沿領域進行生態投資布局,致力于打造TCL生態。同年11月,在2021 TCL華星全球顯示生態大會上,TCL科技高級副總裁、TCL華星CEO金旴植表示,未來5年,TCL華星將針對顯示產業鏈核心環節投資超過100億。

  正如開頭所說,提升運營效率和效益;并購布局產業鏈,拓展新業務;以及投資布局生態,是TCL的三階躍遷,這輪低谷,幫助TCL科技穿越周期。但是,隨著IT紅利和碳中和紅利的出現,三級躍遷的戰略能否讓TCL科技持續保持行業地位,并穩穩把握住兩大紅利,我們還要拭目以待。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