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技術前沿 > 資訊詳情

智慧物流背后都有那些技術?

時間:2017-09-2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提到新零售,除了無人便利店以外,第一個映入我們腦海的可能就是智慧物流了。比起處于試驗性的無人便利店,這也是最先來臨的新零售技術——我們明顯能感覺到,即使是在電商節期間,收到貨物的速度也不太慢。

提到新零售,除了無人便利店以外,第一個映入我們腦海的可能就是智慧物流了。比起處于試驗性的無人便利店,這也是最先來臨的新零售技術——我們明顯能感覺到,即使是在電商節期間,收到貨物的速度也不太慢。

可就在這一兩天的速度提升里,電商在自建物流中凝結了大量尖端技術和高昂的成本。今天就來簡單介紹一下,各家電商智慧物流背后有哪些主要技術,除了提升用戶體驗以外,他們還能從中獲得什么?

智慧物流背后都有那些技術?

當我們從電商購買一樣東西時,流程大概是這樣的:下單——分揀——配送。我們感到送貨變快了的第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配送的路程變短了,物品被儲存在離我們更近的地方。

這就關系到了智慧物流中的第一項重要技術:立體倉庫。

我們對傳統倉庫的印象,往往是城郊一大片空曠的廠房,里面堆著一個個大箱子。可實際上,電商自建物流應用的倉庫通常是這個樣子:極高的立體貨架和自動化的傳送履帶,看起來好像是用樂高搭出來的一樣。

這樣的倉庫能做些什么?首先肯定是能最大化的利用空間,儲存更多貨物。更重要的,利用軟硬件系統,可以實現無人作業。

以蘇寧的蘇寧云倉為例,蘇寧云倉的建筑面積達到20萬平方米,部署了Miniload高密度自動箱式堆垛機、AS/RS自動托盤堆垛系統、SCS旋轉貨架等存儲設備。體積不同的商品可以以整箱、整托盤甚至零散的形式高密度儲存,加上高速分揀線,整個倉庫可以儲存2000萬件商品,在分揀和傳送時可以各行其道、自動排序,讓以往混亂的分揀過程變成自動流水化作業。

自動化作業的背后不僅僅是工業上的改變,也很好的利用上了數據和算法。亞馬遜的物流體系就對這一招諳熟于心。比如為了加速分揀員的效率,亞馬遜會實時記錄員工的行走路線,為其規劃出最短路徑,如果有誰的銷量明顯低于平均水平,系統就會做出提示。

同時亞馬遜還引進了名為CubiScan的儀器,對新入庫貨物的尺寸和重量進行測量,配合銷售情況、保存期限等等數據計算出最合適的儲存位置。這些數據還會實時上傳到云端,給全球的亞馬遜貨倉共享。這樣的云倉儲模式可以第一時間幫助所有的貨倉提升商品周轉效率,還能建立起了屬于亞馬遜自己的全球商品調配網絡,通過算法可以預測不同地區商品需求的變動,及時反饋需求,預先異地調撥。甚至在貨倉、輪船上都有視頻監控和定位系統,既能記錄交通情況,也能保證商品的安全。

再有,就是京東和菜鳥常常宣傳的機器人了。京東有我們很熟悉的無人機、無人車送貨,菜鳥則推出了智能AGV撿貨機器人。機器人代替人作業的好處很常見:降低成本、滿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需要,還可以應對一些特殊天氣和地理條件:山澗、河流等等。還可以在分揀、包裝等工作中代替人力。

除了讓快遞更快,智慧物流還能做到這些

關于智慧物流,我們提到最多的就是提高效率、代替人力,這樣看來智慧物流似乎是幫助電商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方式之一。

可真的是這樣嗎?剝離了人力成本,自然能為企業減少一大筆開銷,可智慧物流中從建立幾十萬平米的貨倉,到購買/研發軟硬件系統,再到每個機器人和云計算資源的使用,最起碼在當下,很難分辨究竟哪一種方式成本更低。雖然有亞馬遜用7.75億美金買下智能倉儲機器人公司KIVA,減少了亞馬遜每年20%的運營成本。可在中國,地價更高、人力費用更低,相比一臺售價30萬人民幣的KIVA機器人來說,雇傭一位更靈活的員工可能每年只需要10萬。長久看來,智慧物流肯定會減少企業資源的消耗,可現如今,高昂的物流成本已經給了企業壓力。

所以,電商企業參與智慧物流,或許一開始就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電商業務,除了電商之外,智慧物流還有以下三個輸出點。

第一,賦能新零售。就像一開始說的,智慧物流是新零售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僅是用技術手段讓用戶享受更好的服務,而在于把這種收集物流數據、利用物流數據的手段普及到整個零售行業。像倉庫分揀、全球調度這樣的技術,對于當前全球化的零售產業,比僅僅應用在電商中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二,加持傳統物流。其實很多人對于“物流”一次都有著明顯的誤解,認為物流等同于快遞,實際上物流通常指的是中鐵快運等服務商提供的大宗貨品運輸,快遞則是我們熟悉的四通一達。

中國的快遞產業在國際上能夠排到相當高的位置,可物流產業卻表現平平。就在幾年前,把一車貨物從北京送到廣州的價格還高于從北京送到美國的成本。智慧物流對于倉儲空間、新能源車等等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無形中平衡了過路費、油費這些傳統物流成本。與傳統物流聯手,一定是未來智慧物流的必經之路。

第三,連接供應鏈。智慧物流的重點,除了減少人力之外還在于數據的收集。實際上也只有在這個環節,可以實現對生產、銷售、配送、售后等全鏈條數據的控制。智慧物流通過大數據把全球供應鏈的鏈條連接起來,以往常常出現斷層的的供應鏈如今可以形成網狀,提升整個產業的效率。

自從新零售概念被提出后,電商企業間的競爭從以往的銷量變成了物流技術、智慧營銷技術等等,這何嘗不是一個好現象呢?追求銷量時,有人說中國電商陷入價格戰不能自拔;如今追求技術的提升,又有人認為電商不顧投入產出比,盲目燒錢做物流。或許中國的企業需要再多一點信任,商業行為的意義并非只關乎當下競爭,更能帶大家一起去遠方。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