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時達機器人有限公司年產規模達1萬臺套的工業機器人新工廠17日在上海開工,占地4.8萬平方米,總投資6.93億元(人民幣,下同)。
來自上海市經信委的資料顯示,目前,上海市已形成機器人研發、生產(整機和零部件)、系統集成、檢測認證、服務應用等較為完整的全產業鏈,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機器人產業集聚區。
數據顯示,2016年,上海機器人及系統集成相關企業近100家,產業規模超220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機器人企業總產值139.7億元,同比增長8.8%。2017年上半年,上海工業機器人產值約為89.89億元,同比增長34.4%。
據介紹,目前國際“四大”工業機器人巨頭(德國KUKA、瑞士ABB、日本FANUC、日本YASKAWA)的中國總部或機器人總部均設在上海;同時,新時達、中科新松、沃迪等一批中國國內機器人企業也在此加速成長。
中國機器人市場潛力巨大,但缺乏自主研發創新,對海外機器人產業亦步亦趨,成為其徒有市場、話語權小的重要原因。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所長趙杰此前在滬指出,目前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同質化頗嚴重,技術制勝才是競爭法寶。
上海機器人企業正在勤修“內功”。據介紹,通過多年的科研攻關,上海新時達機器人已形成智能制造完整產業鏈,在多個應用領域實現了突破;此次其新工廠引入中國國內領先的機器人及關鍵零部件與運動控制系產品制造、試驗及測試系統,著力打造以機器人制造機器人的智能工廠。
滬上另一家知名國產機器人企業中科新松也致力研發自主核心技術,比如其新近推出的一款7自由度協作機器人,模仿人手臂的設計,能在狹小工作空間內抓取物件,性能參數據稱已高于國際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