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新能源汽車政策大調產業或將迎新一輪整合 推動模式創新貼近市場

時間:2017-08-0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近來,有關新能源汽車的消息頻出。業界人士認為,相對以前,這次政策調整的力度比較大

近來,有關新能源汽車的消息頻出。業界人士認為,相對以前,這次政策調整的力度比較大,政府政策的調整也將更多地突出市場的主體地位,新能源汽車產業或將迎來新一輪整合。

新能源汽車政策大調產業或將迎新一輪整合

近來,有關新能源汽車的消息頻出。先是國家發改委與工信部先后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碳配額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和《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修訂征求意見稿,以提高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準入門檻,強調市場機制的主導作用。隨后,在前不久舉行的電動汽車百人會夏季論壇上,工信部和財政部的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新能源汽車行業將會進一步加強準入、銷售、使用等環節的監管,以保障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安全和性能,且未來將告別普惠式補貼。

業界人士認為,相對以前,這次政策調整的力度比較大,新能源汽車產業或將迎來新一輪整合。

大集團優勢將更加明顯

根據新的政策,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未來被要求具備新能源汽車控制系統的開發能力,以及車載能源和驅動系統的集成和匹配能力。

這樣一來,技術積累和龐大的研發費用將成為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門檻,一些資金和技術實力不強的企業或被擠出新能源汽車市場。

目前,為了獲取高額的新能源汽車補貼,不少新能源汽車項目都是匆忙上馬,尚不具備控制系統的研發能力。即便是那些風頭正勁也不差錢的互聯網企業,要從零開始搭建完整的汽車研發體系也非易事。

有專家表示,新規對實力雄厚的大型汽車集團來說是一個利好。根據上述意見稿內容,企業集團下屬企業可共用集團的部分能力。這意味著,那些擁有集團背景的新能源車企將更具優勢,這將導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行業整合在所難免。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在汽車市場微增長且競爭不斷加劇的情況下,北汽集團旗下的自主品牌僅用5年多時間就取得了第一個產銷100萬輛的成績。其中,北汽新能源汽車的增長更是引人注目。而這與北汽集團的技術和產品優勢是分不開的——2009年北汽集團成功收購瑞典薩博汽車相關知識產權,并于2011年下線第一款自主品牌整車;2014年北京汽車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2016年北汽集團躋身世界500強第160位。同時,北汽集團還整合全球先進汽車技術資源,通過自主優化和提高,搭建起了更適于國內市場的整車、系統、零部件設計標準及規范技術體系。

這些技術和經驗的積累都為北汽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研發提供了巨大支撐,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化、互聯網化也成為北汽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在今年4月的北京車展上,北汽集團向外界展示了自己的無人駕駛技術以及純電動超級跑車。

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說,“北汽股份自主品牌第100萬輛整車的下線,既標志著我們6年的自主發展完成了第一階段‘量’的積累,也標志著我們5年多的自主創新實現了內涵增長的‘質’的飛躍。”

推動模式創新貼近市場

據中國汽車協會統計,7月份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共生產新能源汽車3.8萬輛,銷售3.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3.4%和98.1%。而前七個月,新能源汽車生產了21.5萬輛,銷售20.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19.8%和122.8%。

業界人士認為,到2020年,普惠式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將逐步退出,加上進入門檻的提高和競爭環境的加劇,新能源車企未來必須創新推廣模式,以便更加貼近市場。

實際上,前期的扶持政策已使人們對新能源汽車有了一定的認知。

日前,非的網絡媒體電駒網與比亞迪汽車、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聯合在北京通州區發起了“電綠通州”行動,旨在通過科普宣傳、技術答疑、試乘試駕等方式,幫助消費者解決電動汽車在購買和使用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加快電動汽車在北京通州區的推廣普及。

引人注目的是,這一完全由市場而并非政府組織的推廣活動受到了大量消費者的關注,很多消費者在現場就開始購車。這說明,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在不斷擴大且消費者的需求也在改變。有報告預測,在不遠的將來,新能源車60%的產品將會由用戶定制,80%的功能會通過創客設計完成,90%的個性化需求也會通過眾創來滿足。

應對這種市場需求,北汽新能源公司總經理鄭剛表示,不管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車企,誰既能充分尊重造車的自然規律,又能充分融合和運用好時代的特點,把握全新的商業機會,誰才是贏家。

“未來,我們不再像傳統車企一樣只賣車了,我們開始賣生活。”鄭剛說。

政策導向更突出市場規則

不僅企業的行為更加貼近市場,政府政策的調整也在更多地突出市場的主體地位。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司長李東表示,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取得了重要進展,但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的整車性能和品質還沒有完全達到消費者的需求。為此,工信部修訂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產品的準入規則,擬大幅提高企業在研發能力、生產條件、性能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確保生產和實際銷售的產品符合強制性標準,并建立起整車動力電池市場的抽樣檢驗制度,對存在嚴重隱患的企業和故意造假的行為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也表示,未來將提高財政補貼政策門檻,完善補貼標準,健全監管體系,建立市場化的發展機制。

宋秋玲說,實踐證明普惠式補貼政策對培育新能源汽車初級市場是行之有效的,也是國際的通行做法,但長期執行下去會使企業患上補貼依賴癥,失去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的動力和壓力,行業容易出現低水平的盲目擴張,因而近期會對財政政策作出調整,一是提高準入門檻,對技術進步、規范守信的企業進行正向激勵;二是建立市場化的發展機制,借助市場力量激勵和倒逼企業把更多資源投入到產品研發和創新上,避免部分企業對政策的過度依賴和產生騙補行為,確保財政補貼政策退出后新能源汽車扶持的力度不斷檔。

事實上,業界對政策導向貼近市場的需求由來已久。很多新能源汽車企業負責人表示,從企業本身來說,同樣不希望補貼政策過多,而是能更多地通過市場化的競爭來實現發展,這才是企業發展的最終途徑。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