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信部將于8月15日正式實施《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管理實施辦法》,促進工業機器人持續健康發展,以及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進入爆發快車道,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發展速度與質量實現“雙增”、“雙改”的超預期發展,令人可喜。
中國智能制造再引全球關注
據7月5日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發布全球工業機器人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為29萬臺,增速為14%,預計今年增速為13%左右。其中中國、日本、韓國、美國、德國占據了全球工業機器人74%的份額,中國已連續5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年均復合增速達到30%以上。
在當前世界工業機器人市場中,中國正在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201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總計6.2-6.8萬臺(套),占世界市場的1/4;2016年則增長為7.24萬臺套,同比增長34%,遠高于14%的世界平均增速。預計在2017年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長率,到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臺,而到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保有量在80萬臺以上,機器人密度達到150臺以上。
隨著市場的持續爆發,中國工業機器人正在逐步突破國際“四大家族”ABB、庫卡、發那科和安川電機壟斷的傳統工業機器人領域,并找到另一條突圍之路——向國際化發展。
新三板工業機器人企業伯朗特的2016年年報顯示,當年公司的國外市場開拓進展明顯,外貿銷售由上年的510萬增加到1100多萬元,同比增長124%,市場開拓到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土耳其等國。除了伯朗特之外,中源智人的智能圖像檢測機器人,也賣到了日本。中國的工業機器人海外市場之旅慢慢打開。國際化將是中國機器人企業未來發展之路。
2016年5月,工信部、發改委和財政部印發《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對我國“十三五”期間機器人產業發展做出調整規劃,要求5年內形成較為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體系;同時,該規劃還提出到2020年,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10萬臺,六軸及以上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5萬臺以上,占國產工業機器人總銷量的四成,新一代機器人技術取得突破,智能機器人實現創新應用,并能開拓海外市場。IFR預計到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智能化、高端化加速明顯,中國高端工業機器人在本土市場占有率將達到50%,并加速走向國際化。
工業機器人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迅速,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面臨的諸多挑戰。
首先,機器人的頂層架構設計和基礎技術等核心技術被美日等發達國家控制;其次,機器人研發、制造與應用等產業鏈之間缺乏有效銜接,研發與制造環節脫節;再者,研發、制造與應用偏向低端,這使我國在機器人產業利潤偏薄。除此之外,產能過剩、重復建設、標準未立等也較為嚴重,國產機器人面臨重重挑戰。
為了加強工業機器人的規范指導,工信部將于8月15日正式實施《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管理實施辦法》,規范工業機器人行業企業的準入標準、監管制度、職責分工,以促進工業機器人持續健康發展。《實施辦法》中規定了對符合《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條件》的工業機器人企業按自愿原則申請實行公告管理,明確了相關單位的職責分工,并就公告企業的申請與審核、監督檢查、變更、整改、撤銷公告等程序進行了規范,以讓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層次再上一個水平。
三條主線布局相關領域
當前機器人主題行情持續升溫,各路資金已提前布局。那么如何投資布局工業機器人主題?建議投資者可從三條主線進行布局:
掌握核心技術并能跨領域發展的系統集成企業,如機器人、博實股份、天奇股份等。
已掌握相關零部件核心技術的企業如匯川技術、新時達等。
計劃進入機器人領域的相關上市公司:上海機電、銳奇股份、慈星股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