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聚焦】互聯網汽車:是噱頭還是“銷量” ?

時間:2017-04-2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正如智能手機的崛起一樣,互聯網汽車的概念也在被不斷炒熱。與此前不同的是,這波熱潮正在自主品牌中涌現。

正如智能手機的崛起一樣,互聯網汽車的概念也在被不斷炒熱。與此前不同的是,這波熱潮正在自主品牌中涌現。

blob.png

近日,上汽乘用車發布3月銷量數據顯示,在互聯網汽車榮威RX5的帶動下,上汽乘用車當月銷量達到4.6萬輛,同比增長145%。其中,榮威RX5銷量達到2.01萬輛,環比增長74%,僅此一款車型就為上汽乘用車貢獻了43.7%的銷量。此前一直缺乏“拳頭”產品帶動的上汽乘用車,這次終于依靠榮威RX5開始了全面崛起。

值得注意的是,不只是上汽乘用車,吉利、長安、凱翼等自主品牌也在大打“互聯網汽車”牌。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發布的數據顯示,被吉利定位為“智能互聯精品SUV”的博越3月實現銷量2.05萬輛。

智能互聯正被自主品牌視為下一波決戰的戰略重點。記者了解到,上汽與阿里的合作還在持續深化;長安先后與百度、科大訊飛以及蔚來汽車簽署了相關戰略合作協議;吉利也想通過博越站上傳統汽車向智能化、互聯化轉型的“風口”。

“互聯網汽車”熱銷

上汽乘用車發布的數據顯示,榮威RX5上市8個多月的總銷量突破14萬輛,其中70%以上車型是14.88萬~18.68萬元的互聯網版本。在上汽乘用車看來,這一現象充分彰顯了市場對互聯網汽車的旺盛需求。

“事實上,大部分消費者都是奔著榮威RX5的中控臺彩色大屏和定位互動服務來的。”北京一家上汽4S店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

根據某汽車數據服務商的監測,在榮威RX5去年全年的銷量中,榮威RX51.5T互聯智享版是銷量主力,占比超50%。

不只是榮威RX5,吉利汽車相關負責人也告訴記者,絕大多數吉利博越的用戶,選擇的也是智能互聯版車型。從數據來看,智能互聯車型占博越總銷量的90.2%。“這樣的銷量結構體現了市場對博越智能互聯系統的認可,也體現了市場對智能互聯車型的巨大需求。”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博越銷量達到6.07萬輛。

值得注意的是,在智能互聯汽車進一步受到消費者認可之時,自主品牌還借力此概念實現了品牌向上。上汽乘用車憑借榮威RX5開始進入到15萬元級SUV市場的競爭中,搭載智能互聯系統(售價為11.98萬元)的銷量也占榮威i6整體銷量的70%以上,突破自主品牌家轎10萬元天花板;博越也同樣如此,其2.0L+6MT智聯型,1.8T+6MT智聯型、智慧型,1.8T+6AT所有車型均配備G-Netlink智能行車系統,價位在11.28萬~15.78萬元區間。

正處于試水階段?

不過,雖然借助智能互聯系統,自主品牌迎來了新一輪“小爆發期”,但消費者卻對其褒貶不一。

在記者的市場調查中,不少車主對這些智能互聯系統均有吐槽。車主宋先生在購買凱翼X3時看中了其互聯網系統、科技裝配、智能語音控制系統,在實際使用中,卻發現其3G車聯網系統經常出毛病;車主李先生認為車載導航遠不如手機導航詳細豐富;車主汪小姐則對人機交互系統頗有微辭,“反應經常慢半拍,稍微有點口音就聽不懂,有些看似酷炫的功能實際很雞肋。”

由此來看,當下,自主品牌布局“互聯網汽車”還處于試水階段。在使用便捷性上,車載智能互聯系統與智能手機相比尚有不小差距。更關鍵的是,當前消費者對手機更為依賴,要改變消費者的使用習慣,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不過,盡管“互聯網汽車”被不少消費者視為噱頭,但其帶動自主品牌銷量上漲卻是不爭的事實。

市場分析師袁柳生認為,雖然當下的智能互聯仍有不足,但就數據來看還是得到了一定認可,互聯網汽車已經不僅僅是噱頭了。

“汽車已加入智能互聯的陣容中,只是智能化和互聯化的程度與手機不同而已,但最終也會變成智能互聯終端。”袁柳生指出,如通用推行的4GLTE車內通信,阿里進軍汽車車載多媒體、蘋果CarPlay、百度CarLife等都在為智能和互聯化打基礎。

“這些雖然只是初步嘗試,還處于培養用戶使用習慣階段,但當積累到一定程度,智能互聯的優勢就將體現出來,真正的變革即將到來,并不可逆轉。”袁柳生還表示。

廣汽研究院副院長、概念與造型設計中心主任張帆也認為,智能互聯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期。“只不過,互聯網汽車是否真的實用,還有待觀察。”

張帆進一步表示,從主機廠角度來說,在這場智能互聯領域的競爭中,任何車企都不想處于下風。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