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國產機器人起步晚,市場存優勢

時間:2017-04-2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4月初,國內機器人企業新松公司攜數款機器人,亮相兩年一度的美國國際自動化及機器人展覽會,向世界機器人同行展示屬于中國制造的尖端科技。

雖然在核心技術和核心零部件上與國際水平差距依然不小,但憑借著巨大的市場優勢,中國機器人企業正在奮力縮小這一差距,一些成果也開始顯現。

4月初,國內機器人企業新松公司攜數款機器人,亮相兩年一度的美國國際自動化及機器人展覽會,向世界機器人同行展示屬于中國制造的尖端科技。

“國外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技術幾乎已經發展到頭了,中國企業追趕上他們是遲早的事?!毙滤蓹C器人掌門人曲道奎之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信心滿滿地說。

倒退到3年前,中國還很少有企業具備能力將自己的機器人產品拿到這樣的場合。

實際上,近兩年來,中國正在工業機器人的研發領域奮起直追,并取得一定成績,尤其在個別核心零部件領域,已經有企業能獨立研發量產。

但要在短期內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并不是件容易事,尤其在技術方面與歐美國家相比,國產產品還很難在三五年內追趕上。這一點在國內機器人領域已經成為共識,樂觀的看法是至少存在10年的差距。

作為一家上市企業,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幃接受記者采訪時稱,2016年,在我國銷售的六軸高端機器人中,國產產品大概占12%到15%。他預計,5到10年之內,國產品牌的份額可升至30%,“如果真能夠做到,也已經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就?!?/p>

多年來,巨大的技術鴻溝讓機器人產業在中國的發展舉步維艱。即便中國已經連續多年成為世界最大的機器人應用和消費市場,但除了價格,自主品牌產品在市場競爭中短期內幾乎沒有優勢。

國產機器人在技術方面的落后,體現在許多方面。單從國內市場的份額來看,尤其在汽車等高端產品領域,幾乎都是國外產品。即便一些企業大膽采用國產產品,但其核心部件和技術也多來自國外。有數據顯示:國內機器人市場80%以上為國外品牌占據,核心零部件幾乎被國外品牌壟斷。

起步晚的尷尬

“中國的機器人產業一起步,就面對發達國家成熟的市場、產品和技術,如果沒有政策的支持,將很艱難。”張幃說。

為了盡快追趕,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等相關部門一直在積極努力,給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和引導,尤其在解決一些共性技術和基礎研究方面不遺余力。但中國工程院一位院士表示,機器人研發涉及學科較多,對人才、科研等有非常高的要求,很難一蹴而就。這恰恰是我國發展機器人產業的最薄弱之處。

造成目前這一狀況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起步較晚。在國外技術早已非常成熟的時候,我們從政府到企業才開始重視,起步時就被遠遠甩在了后面。

以企業為例,目前在國際市場上比較知名的機器人企業,包括庫卡、發那科、安川、ABB四大家族,均有幾十年的研發生產歷史,安川已經超過百年。

據張幃介紹,國外的這些企業,當年在起步時都得到了政府扶持。

反觀國內的企業,超過10年歷史的鳳毛麟角,許多企業還是轉行而來。而且研發力量分散在科研院所和高校,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本來比較薄弱的技術研發力量更加分散,使企業很難做強。政府的扶持相對而言也比較滯后。

同時,行業亂象也影響著一些企業的積極性。據記者了解,鑒于機器人被列入了國家重點發展行業,一些支持政策和資金成為個別企業“圍獵”目標。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曾公開痛斥這一現象:有的企業進入這一行業,并非為了成為“百年老店”,只想炒作一把就走。

國際環境也對我國的機器人技術研發不利。最近幾年,正趕上發達國家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對我國進行新一輪的技術封鎖,導致以往那種模仿、集成再創新的路子很難再走得通。

本來采取海外并購的方式,是迅速提升我國機器人企業技術水平的捷徑。但現實情況是,中國機器人快速發展的時期,正撞上國際技術壁壘高發期。

最大優勢是市場

困難確實很大,但中國的機器人產業也并非沒有機會,龐大的市場是中國企業的最大優勢。

在機器人普遍應用的3C領域,全球70%的產能在中國,這成為機器人企業必爭之市場。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汽車生產國,這一領域的機器人應用亦非常廣泛,吸引了國際機器人企業巨頭將最新的產品和技術輸入。

作為外來企業,他們對中國市場和客戶的了解顯然不如中企。中國機器人企業在市場貼近性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更好地針對用戶需求設計產品,從而占有市場。有企業人士指出,如果中國的企業能夠利用這一點形成自己的優勢,一定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

一個利好消息是,目前國內的一些供應商開始在機器人的一些核心零部件領域取得突破,比如控制器、減速機等,已經突破研發關,甚至開始批量提供產品。在以往,這些核心零部件被國外企業高度壟斷。

一些機器人集成企業,也開始傾向于使用國產零部件,為一些企業提供試錯的平臺,幫助它們盡快成熟起來。埃夫特在2016年花在國產控制器采購上的資金就近3000萬元。

“在打磨、大型澆筑等復雜領域,國產技術還有很大差距,但是在沖壓、搬運等領域,中國的機器人產品已經可以與國外產品競爭。”張幃說。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