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動力電池產能過剩 市場結構性矛盾待化解

時間:2017-02-2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從國內動力電池產業的發展歷程看,2014年以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快速提升,車用動力電池的需求持續爆發。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與其動力電池產業的成長密不可分。

從國內動力電池產業的發展歷程看,2014年以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快速提升,車用動力電池的需求持續爆發。根據相關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從2010年至2015年我國動力電池出貨量分別為0.15GWh、0.35GWh、0.66GWh、0.79GWh、3.7GWh和15.7GWh。尤其是2014年和2015年兩年,2014年首次突破3GWh,市場與新能源汽車的爆發式增長同步。其中,2014年和2015年動力鋰電池出貨量同比增長更是分別達到了4.1倍和3.2倍,迎來了該項產業的黃金發展期。

另一方面,從鋰電池應用的性質看,在2015年中國生產的56億只鋰離子電池中,用于汽車等裝備的動力型鋰電池市場份額手次超過消費型鋰電池,占比達到52%,較2014年提升了約39個百分點。這也就預示著,我國鋰離子電池產業從2015年開始正式進入以動力鋰電池為主導的市場,并且這種趨勢還將繼續,動力鋰電池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升。

產能過剩已經悄悄來臨

從最新的統計數據看,2016年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量達30.8GWh,同比增長82%。雖然同比增長速度落在了倍數以內,但因為2015年基數的龐大,這一接近翻番的產銷量與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增長相比仍然毫不遜色,動力鋰電池的產業規模和基礎進一步得以鞏固。

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動力電池的技術進步對整個電動汽車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從技術路線來看,2016年三元動力電池的比例有較大上升,從2015年的23%上升至2016年的28%,受新版補貼將以動力電池組能量密度為調整系數影響,預計2017年三元動力電池的占比將繼續上升。

從產能來看,2015年國內動力電池產能缺口,供應不足,2016年多家動力電池企業開啟擴產計劃。針對國內動力電池高速發展的狀況,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組長、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曾說過,該產業產能有可能在三五年內達到飽和。據機構調研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國內動力電池新增動力電池產能較同期增加高達42GWh,總量幾乎是2015年全年出貨量的近2.7倍。這樣迅猛的產能擴張,如果沒有需求端的跟進,真的有可能在一二年之內即形成全行業的產能過剩。

價格降半多元化技術成熟

從我國動力電池的技術水平看,依據相關機構資料,應用材料方面國內正極材料磷酸鐵鋰容量已達到160mAh/g,負極材料石墨容量可達到360mAh/g,電解液主要技術指標已可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成組技術方面,我國車用鋰電池成組應用技術和儲能電源系統集成關鍵技術研究,也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干燥注液,化成分容,PACK等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產品性能方面,目前產業化的車用鋰離子電池功率密度已經能夠達到3500W/kg,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達到180~200Wh/kg,多元復合鋰電池成組壽命達到8000次,能夠滿足車輛整個生命周期的使用。

由于規模化的迅速提升,我國已經成為全球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的主要生產基地,電池系統價格從2012年的5元/Wh降到目前的2.5元/Wh左右,相當于價格下降了一半。同時,具有中國特色的磷酸鐵鋰產業成熟度和規模化國際領先,三元錳酸鋰和鈦酸鋰電池也實現了大規模應用。

市場結構性矛盾突出

在動力電池產業整體高速大發展的同時,其所存在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提供的一份資料就顯示,在當前我國車用鋰電池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是以下幾項:產能急劇擴張,高端不足、低端過剩;電池公告管理趨緊,企業應對不足;電池單體性能不差,成組技術差距明顯;技術路線存爭議,部分企業受挫;動力電池自動化裝備水平低;安全事故頻發,電池安全亟需重視;回收利用存在技術障礙,政策落實執行難度大。

以產能擴張來看,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動力電池環節計劃投資資金近千億元,但2016年上半年54家企業發布的投資擴產計劃總額已達1160億元。據數據統計,2015年底主要動力電池產能已超過30GWh,規劃在建產能超過70GWh,預計到2018年整體產業產能將超過100GWh。

由于新能源汽車產業整體持續景氣,使得動力電池產業高端優質產能不足、低端產能過剩的問題開始顯現,行業結構性風險上升。從市場集中度來看,2015年出貨量前10家企業的市場占有率為75.3%,整體動力電池121家企業中,真正能進入整車供應體系的數量不超過20家。用句流行的俗話說,大部分動力電池企業實際上都在“打醬油”,市場中兩極分化嚴重,低水平重復建設問題突出。

固態電池將是未來趨勢

從近期幾家國際企業的研發情況看,在市場上混合動力汽車做得風聲水起的豐田、氫燃料電池汽車做得不錯的寶馬等整車公司,在加緊鋰離子動力電池的研究。據報道,時隔5年后全新改版的豐田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普銳斯PHV”將正式發售。其新款車型的電池容量增加至原來的兩倍,在純電動行駛模式下續航里程達到68公里,混動模式下的燃效也比原來提高了兩成。

與此同時,豐田汽車和鈴木汽車日前共同宣布,兩家公司簽訂備忘錄確認將圍繞環保、安全及信息技術、采購和新能源汽車領域正式談判。其中的一個重點即在鋰離子電池的開發上。豐田的思路是:第一代鋰電池解決了安全可靠性問題,尤其是強調電芯自身的安全性;第二代鋰電池,將強調更好的性能、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

此外,寶馬汽車也透露預計將在2026年實現電池技術突破性進展,生產固態電池,并將其應用于旗下汽車。固態電池的原理與傳統的液態鋰離子電池相同,只不過其電解質為固態,具有的密度以及結構可以讓更多帶電離子聚集在一端,傳導更大的電流,進而提升電池容量。

據了解,寶馬現有電池技術的下一步改進將于2018年實現,并將應用于寶馬屆時要推出的MiniCooperE和新一代BMWX3純電動動力版本,寶馬固態電池的初始目標是將容量增加15%~20%。實際上,固態電池中由于沒有電解液,封存將會變得更加容易,在汽車等大型設備上使用時也不需要再額外增加冷卻管、電子控件等,不僅節約了成本,還能有效減輕重量。

對于未來汽車動力電池的發展,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泓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2017”上表示,在遠期的2030年很多電池形態將以全固態形式出現,包括金屬鋰、鋰硫和鋰空氣電池,這些技術路線雖然還在不斷修改中,但是包括提高安全性在內的未來大體策略就是固態化。

言論

內生動力增長才是真正增長

2016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已經雙雙突破2800萬輛,面對2800萬輛的喜人成績,務必清醒認識到,市場內生動力增長才是真正的增長。

其實,2016年中國車市是一種恢復性的增長。從2011年開始,整個汽車市場是從高峰往下探,到2015年末,增長都在個位數以下。根據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者對汽車積累的規律來看,經濟水平發展和消費者積累剛好在5年之間,這個積累會觸動購買一個大型商品的想法,是經過了幾年積蓄之后的一次爆發性購買。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秘書長肖政三日前指出,如果沒有2015年10月出臺1.6L及以下乘用車購置稅優惠政策,2016年汽車市場可能會出現負增長,如今出現這么大的逆轉,沒有購置稅減半政策,顯然是不可能的。這也反映出一個現象,中國汽車市場增長需要政策藥;現在很多人對中國汽車市場的自發式的增長持懷疑態度。但如果要靠政策藥去維持,將是一個不健康的市場。2016年的新車市場的增長靠的是內生動力加外部政策刺激。其實我們期待的是市場內生動力增長,才是真正的增長,這個市場才是真正的健康。如果一旦失去了政策的“庇佑”,國內車市將不可避免地進入到低增長的發展階段。未來,國內車市的可持續增長,除了消費需求的進一步釋放拉動之外,如何挖掘市場的內生動力,也將是決定市場走向的關鍵要素。

對于這樣的觀點,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也表示認同,“如果我們的汽車市場能夠形成內生的動力,其對于市場的拉動效應,將遠遠比那些刺激性政策要可持續得多”。在他看來,要想真正挖掘出車市的內生動力,二手車市場、汽車金融、報廢更新和農村市場等四大方面,應該成為未來著重開拓的領域。

另外,汽車內生動力最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隨著收入水平提高所帶來的生活質量改善方面的消費要求。二是隨著單獨兩孩政策的落實所帶來的新增人口的消費需求。隨著消費以政策刺激的發展模式轉為內生增長模式,消費增長進入到減速換擋期。2017年汽車市場增長減緩,對消費既不會產生明顯利好,也不會產生嚴重拖累,汽車消費增長已平穩進入到中速時代。

而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靠內生動力實現的增長才是真正有質量有效益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到目前的階段,可以說基本上是在政府各項扶持政策的基礎上實現的,自身的內生成長動力還沒有很好的釋放。2017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進一步退坡,就是為了要求新能源汽車產業自己成長。在目前市場經濟條件下,拉動消費的最大內生動力源于消費者的主動購買,而非一時的政府補貼。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