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席卷全球的機器人產業浪潮,重慶率先在全國提出建設“全球機器人之都”的愿景,預計到2020年,產值達到千億級規模。
焊接車間,弧光閃爍,焊接工人汗流浹背的生產場面將不復存在。記者日前在長安汽車重慶第三工廠的車間內看到,工業機器人的機械手正在封閉的玻璃罩內迅速運行,一次沖壓完成后機械手立即將材料輸送至下一個流程,用時不過幾秒。車間負責人說,一臺機器人可以代替4個沖壓工人——傳統的人工生產拍次只能達到每分鐘3沖次,機械手則可以達到每分鐘10沖次,效率提高了2.3倍。
事實上,目前重慶汽摩企業內,機器人已真正走上了流水線。“在諸多生產流程和環節,機器人作業都可大幅提高生產效率,且操作更加精確。”重慶機器人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說。
前不久,國內第一條自主研發設計的智能制造生產線--雙Y軸發動機缸蓋(體)智能化生產線在重慶永川區面市,全面實現了“無人車間”“無燈車間”的智能化生產,也標志著重慶機器人產業“高精尖”集結號吹響。
行業首創填補空白
2016年歲末,由重慶威諾克公司技術人員同德國AMTC、同濟大學中德學院、重慶大學聯合研制的雙Y軸發動機缸蓋(體)智能化生產線,首次實現了連續生產、智能化、柔性化機器人的完美結合,能夠或基本能夠替代進口機型和生產線。
近年來,重慶永川區加快培育機器人及智能制造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打造重慶乃至全國的智能裝備制造業基地,實現了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截至目前,當地已集聚了超過120家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制造企業,成為全國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
重慶威諾克智能裝備公司總經理宋國安告訴記者,該生產線由公司自主研發,受11項專利保護,實現了100%加工時間與輔助時間重疊,徹底結束進口機型動輒上億元/線的高昂代價歷史。
近年來,永川區先后引進固高科技、廣州數控、哈工大、德國埃馬克、陜西恒通3D打印等一批擁有核心技術和產業競爭力的企業。
有業內專家表示,從行業的角度來看,機器人產業、智能制造領域,是各國競爭的焦點,也是經濟發展的重點。連續生產、智能化、柔性化,是行業發展的難點,也是科技攻關的重點,永川在這些方面的突破,所帶來的蝶變效應是不可估量的。
打造國家級機器人產業集群
“兩江新區作為重慶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核心承接區域,已在水土高新園規劃了占地2平方公里,集機器人整機總裝總成及關鍵部件制造區、成果孵化轉讓平臺、研發檢測公共平臺、人才教育培訓平臺、金融租賃支持平臺、展示運營維護平臺‘1區5平臺’為一體的機器人產業園。”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湯宗偉表示,機器人產業未來發展前景很好,但當下市場卻不能充分激活,爆發式增長受到抑制。為此,兩江新區創新打造“資本+市場+研發+配套”的完整“生態鏈”,牽引機器人產業迅速聚集壯大。
重慶機器人專家組牽頭人何國田表示,兩江機器人產業園的目標是到2020年,集聚一批機器人本體制造及系統集成企業、智能化改造企業、工業4.0企業,建成中國智能制造產業高地。
據了解,兩江機器人產業園目前集聚近100家企業,形成近5萬臺工業機器人整機及關鍵零部件、年產值200多億元的生產能力;到2020年,形成10萬臺工業機器人、100萬臺服務機器人、1000臺特種機器人的年產能,實現年產值500億元以上。
2016年6月,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重慶分中心、重慶兩江機器人培訓及應用中心(學院)、川崎機器人系統集成及機器人制造基地、中科院重慶兩江機器人育成中心等在重慶兩江新區同時開工建設。四大項目中,三個將圍繞機器人技術研發進行,這表明重慶在突破機器人產業關鍵技術道路上邁出了實質性一步。
“全球機器人之都”成追求目標
“我國工業機器人運用最為廣泛的行業集中在汽車工業和電子制造業,這兩個行業的機器人運用共占據了約60%的市場份額,而這兩個行業恰恰是重慶市近年來發展最為強勁的行業。”重慶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重慶工業企業對機器人及智能裝備需求旺盛,預計每年新增需求是5萬臺,整體價值上100億元,帶動產業集群產值將突破200億元。
重慶市經信委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為了推動機器人產業的跨越式發展,重慶專門成立了一個機器人協調領導辦公室,并組建了一個由研發、制造、應用等產業鏈上各單位構成的行業聯盟。此外,市政府還提供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助推重慶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
按照重慶出臺的《關于推進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該市將著力推進產業集群體系、科技創新體系、金融支持體系、人才保障體系和市場推廣運用體系等5大體系建設。而在《重慶市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集群發展規劃(2015年~2020年)》中,2020年,重慶形成完整的“研發+測試+制造+集成+服務體系”全產業鏈的產業集群,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以上,力爭建成“全球機器人之都”。
據重慶市經信委提供的資料,目前重慶機器人企業已達300多家,初步形成了集研發、整機制造、系統集成、零部件配套和應用服務于一體的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鏈雛形。2016年,全市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實現產值近200億元。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重慶機器人產業發展走“高精尖”路線,該市專門成立了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旨在提高國內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