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虛擬現實)自2016年進入元年,從年初的“叫好”到年末的“嚎叫”,媒體不斷爆出VR行業的寒冬已至。事實確實如此嗎?不妨讓我們用數據說話。
IDC中國數據顯示,2016年第三季度,中國VR市場出貨量為20.4萬臺,環比增長367.9%。從2015年第三季度到2016年第一季度,VR市場環比增長乏力,主要是由于國際VR品牌宣布即將進入中國市場,消費端持幣觀望。然而,從2016年第二季度開始,VR市場環比增長明顯加快,第三季度,VR市場繼續保持高速增長,2016年第四季度隨著索尼PSVR的全球發貨,VR市場進一步得到了提振。有趣的是,VR概念被炒得最熱的時候,市場數據表現并不夠好,但在媒體一片唱衰的時候,市場出貨量反而保持較大增長。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2016年第二季度之前,國內主要VR廠商都是本土企業,且大多數都是初創公司。之后,HTC、三星、索尼、樂視等國內外大公司的VR產品相繼在中國市場推出,并且不斷有越來越多的大公司,如小米、華為、微軟、聯想等宣布進入VR市場??陀^來看,大公司的涌入,促使VR硬件領域留給創業公司的空間變窄,甚至部分創業公司還沒有熬到產品出貨就已經倒閉。因此,對于資本市場來說,貿然進入硬件創業市場風險過高,這導致了所謂的VR資本“寒冬”。但值得注意的是,VR資本所持的謹慎態度,僅是在硬件領域。IDC認為,資本市場可以積極尋求VR內容市場創業的方向,將有機會在VR內容市場找到黑馬般的“Rovio”或“Supercell”。
IDC預測,2017年中國VR市場將持續增長,全年同比增長將達到441.2%。與此同時,VR市場的競爭將變得激烈且多樣化,主要表現如下:
——大公司紛紛入場
手機廠商找到了智能手機升級發展的方向及動力,得益于谷歌的示范,80%的主流手機廠商將會進軍移動VR市場。同時,傳統IT巨頭如聯想、戴爾、惠普等也將聯合微軟發力VR市場。騰訊、樂視、愛奇藝、暴風等擁有內容的互聯網公司,也在VR硬件市場上躍躍欲試。VR初創硬件公司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那些已經初步站穩腳跟的創業公司,需要快速鞏固在行業中的地位并明確發展方向。
——VR平臺格局顯現
索尼、微軟和Vive將形成國內三大桌面VR平臺,Daydream也將開發移動VR平臺,創業型內容制作商和硬件提供商將各選平臺,分化發展。
——無屏頭顯初迎爆發
2017年,在手機廠商的推動下,無屏頭顯將占據國內市場出貨量的62.9%。無屏頭顯使更多消費者能夠以相對低廉的價格獲得較好的VR體驗,從而加快消費者獲取VR體驗的進程。
——桌面頭顯將實現4倍以上增長
HTC、索尼、微軟將引領桌面頭顯的發展。國內初創桌面頭顯廠商將加深在VR體驗店或商用領域上的合作,或者聯合大平臺協同發展。體驗、性價比和平臺將成為2017年桌面頭顯的三大關鍵詞。
——獨立頭顯尋找突圍之路
獨立頭顯雖受限于技術和價格,但在芯片和屏幕巨頭的支持下,有望提前找到發展方向。只要找準合適的目標市場,獨立頭顯在海外市場、禮品市場以及商用市場都存在機會和增長點。
——內容進一步成熟,輕度行業應用興起
2017年上半年將開始出現令人印象深刻的VR內容。廠商會進一步展開VR行業試水布局,并且逐步發展以展示和娛樂為主的VR輕度行業應用。
——體驗店經濟進一步擴大
截至2016第三季度,全國VR體驗店數量超過5000家。2017年,體驗店數量將進一步增長。整體來看,體驗店在2017年將呈現出向低級別城市滲透、附件種類豐富、主題影游聯動化的發展特征。
綜上所述,2017年將是中國VR行業充滿機遇的一年,但是也是變數較大的一年。一方面,VR內容日漸豐富,商業模式更為多樣化;另一方面,VR產業不可避免地會面對由于參與者眾多而帶來的倒閉潮和望而卻步心態。無論如何,“寒冬”一詞都言過其實,中國VR市場的初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