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出臺為協作機器人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無論是傳統工業機器人巨頭,還是行業后起之秀都在加緊布局協作型機器人。可以說,協作機器人在我國市場戰火正酣。
人機協作是有發展潛力的領域,也會是未來的一大市場。毫無疑問,協作型機器人將成為未來工業生產中的主力軍。據數據統計,2016年和2017年是協作型機器人在美國、中國、日本、德國、韓國這五個核心市場的快速擴張期,增速分別為153%和228%,到2020年,協作型機器人的全球市場價值將達到28.9億美元。
機器人的下個時代——人機協作
數十年來,汽車行業都是探索在工廠中使用機器人的先鋒,這種趨勢今天依然在持續著。但隨著消費者的個性化和定制要求越來越多,對于大型工業機器人來說,它們越來越難以勝任制造精密配置汽車的任務。據數據顯示,自從2010年以來,由于使用了工業機器人,美國的汽車產量以每年約16%的平均速度遞增。直至最近,通用、奔馳、寶馬以及福特等公司則開始使用區別于傳統笨重工業機器人的協作機器人。
既然汽車制造商已經成為協作機器人采用的先鋒,那么距離協作機器人應用蔓延到其它領域的日子還會遠嗎?當然,協作機器人目前依然處于起步階段,預計到2020年左右,協作機器人的全球市場價值將達到30億美元。
自適應性強協作機器人助力中國制造升級
目前,各國政府都在大規模支持制造業升級發展,如德國的“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規劃,都是希望幫助制造公司提高其自動化程度。在我國,“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出臺為協作機器人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勞動力成本正在逐漸上漲,協作機器人的應用則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效率。
當前,因為制造商需要高性價比、靈活的自動化方案來推動智能制造計劃,協作機器人在中國的需求正急速上升。因為相比傳統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具有安全性、易用性、自適應性和改進性等四大特點。可以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產品、汽車零部件、鑄造造型等很多領域,以及所有小零部件安裝工序的工作。
市場份額爭奪戰火正酣
當前,隨著智造轉型需求的日益旺盛,協作機器人在中國市場的戰火越燒越旺。
鑒于人機協作在制造領域的重要性不斷提升,占據工業機器人全球市場絕對優勢的傳統四大家族正加緊布局協作型機器人。在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中,發那科是第一家推出協作機器人系列機型的公司。與發那科相比,庫卡和ABB僅在2014年和2015年各自發布了一款協作機器人,而安川電機目前并未正式發布同類產品。
除了傳統的機器人公司外,一些新興的機器人公司也在加緊布局協作型機器人。相較于“四大家族”這些傳統工業機器人巨頭,Rethink、優傲等行業新興企業在協作機器人領域的布局更早,它們在數年前即推出了系列機器人產品。但在具體市場份額競爭中,還是“四大家族”這類傳統工業機器人巨頭更具優勢。因為他們有著完善的全球業務網絡,能使得其快速實現本地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