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巨資押寶,格力電器跨界造車

時間:2016-10-0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董明珠看重銀隆的核心競爭力“鈦酸鋰電池技術”,而銀隆對于董明珠而言最大的價值便是電池資源和儲能技術。

從3月6日格力電器(000651.SZ)發布停牌公告稱擬籌劃發行股份收購格力同處珠海的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到8月23日格力連發35條公告披露收購詳情并表示將作價130億元購買銀隆新能源100%股權,董明珠執掌的格力電器成為家電行業卷土重來造車的標志。

十年之前,國內家電企業就曾經掀起過一波轟轟烈烈的“造車”運動,但結局卻并沒有那么美好,大部分跨界者在短短三兩年便紛紛以失敗告終。十年之后,家電企業造車熱潮再度卷土重來,跨界的理由在于新能源汽車的歷史機遇。此前創維創始人黃宏生的第二次創業就把目光放在新能源造車領域——南京金龍已經在新能源客車領域擁有一席之地;擁有家電行業背景的春蘭也進入了造車領域,重心仍然是新能源汽車。

這股熱潮背后的邏輯并不難理解。在當前的市場大環境下,家電領域的市場空間已經愈發有限,天花板漸現。如何將家電制造業的制造實力和研發優勢轉嫁并向外延擴張,新能源汽車可能是最好的選擇之一。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17.7萬輛和1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5%和126.9%。這樣的高增長趨勢和空間,也使得春蘭、樂視、格力等外來者紛紛以不同形式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

作為上市公司,格力電器的造車之路從兼并收購開始,增發也不可避免的伴隨而來。8月18日晚,格力電器發布收購銀隆、增發股份等系列信息,表示將以發行股份方式收購新能源公司珠海銀隆100%股權的提案,交易價格為130億元。收購完成后,銀隆新能源將成為格力電器的全資子公司。而為了彰顯信心并回應股東的質疑,除原定方案外,格力同時增發100億元人民幣進行配套融資,格力電器CEO董明珠通過自有資金近10億元人民幣參與了這場增發。

但外界對于這場高達130億元的“昂貴收購”評價不一。8月25日晚間,就本次并購涉及到的交易方案、交易對手方和交易標的三個層面,深圳證券交易所向格力電器董事會發布了《關于對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組問詢函》,要求格力電器做出書面說明,并于9月1日前進行回復。而對于現金流極度充裕的格力電器而言,選擇低價大規模增發來擴大公司股本的舉動也被認為攤薄了現有股東權益,讓外界質疑不斷。

董明珠卻不以為然,她更看重銀隆的核心競爭力“鈦酸鋰電池技術”,而銀隆對于董明珠而言最大的價值便是電池資源和儲能技術。從目前格力造車的進展來看,董明珠選擇的新能源汽車的路線摒棄了現有汽車行業的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的路線,而是另辟蹊徑地選擇了并不主流的鈦酸鋰電池技術路線?!扳佀徜嚕姵兀┚哂邪踩?、使用壽命長、充電快等優點,但是此前因為沒有進入國家補貼的目錄和續航里程短的因素,并不被汽車行業所看好?!币晃恍履茉雌嚻髽I的技術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鈦酸鋰已經可以享受同等補貼的條件,續航里程短的問題也可以通過技術升級慢慢解決。”

“鈦酸鋰電池和銀?。ㄐ履茉矗┦潜宦裨谏匙永锏慕鹱?,我們要做把金子從沙子里刨出來的人?!倍髦楸硎?,格力電器在電控、智能制造、電機、精密模具等方面已經充分布局,生產電動汽車所需要三大電(電池、電機、電控)中,除電池以外的零部件都可以與銀隆快速匹配供應并與銀隆產生協同效應。上述種種便是董明珠真正愿意豪賭新能源汽車的答案。

但是在涉足造車行業之后呢?格力電器能否真的能夠在跨界之后如愿嫁接自己的原有優勢呢?目前新能源造車門檻在不斷提升,面對行業標準不斷改變、補貼下降的趨勢,格力作為跨界造車者的時間窗口和上升通道都在變得越來越小。作為新能源汽車后來的“淘金者”,格力電器沒有任何犯錯誤的機會。

按照董明珠的說法,格力電器造車并非追逐熱點,銀隆的電池技術跟格力未來的光伏空調和家庭能源管理中心的戰略可以形成互補效應是她選擇跨界造車的根本動力?!拔也皇窍朐燔?,我是想要新能源技術?!痹诙髦榭磥?,格力所有的多元化選擇是協同的,都離不開電,“空調、手機和電動汽車都需要電,未來手機可能成為智能控制終端,汽車更是所有電器的一個集合體。”

但不容忽視的是,格力電器并沒有繞過造車這一環節,新能源汽車廣闊的前景和巨大的市場空間給了董明珠難以想像的空間并讓格力電器難以割舍。但對于傳統造車門檻沒有敬畏之心的董明珠語出驚人,她認為“汽車底盤技術根本不是問題,沒有任何門檻”。

而另外一個生動的例子卻是,在今年上半年,同樣做磷酸鐵鋰電池原材料起家的一家上市公司曾經為造車投入巨資進行跨界收購,但近期也傳言造車的難度比其預想的大。即使是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也曾對記者透露,剛剛從電池行業進入汽車行業遠時面對的困難遠比自己當初想像時難得多。

繼涉足智能手機后,格力電器多元化跨界的關鍵一步到底邁得如何?世界上諸多跨國企業在多元化擴張的路上多有死在“外行”的路上,格力能否成為例外并掘金造車之路?董明珠和格力都必須用實際行動來回答。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