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協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7.7萬輛和17萬輛,產銷同比增速近1.3倍。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影響,動力電池行業也迎來旺季,鋰電行業投資正呈現井噴態勢。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上半年,已有54家動力電池的上中下游上市公司,發布了投資擴產計劃,投資金額累計近1160億元人民幣。但不可否認的是,火爆的動力電池行業依然面臨著諸多挑戰。
企業水平參差不齊或面臨產能過剩
但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為生產新能源汽車企業配套的動力電池單體企業約200余家,截止到目前,前四批進入《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目錄的企業有57家,有超過70%的動力電池企業尚未通過行業審核。此外,我國動力電池企業也呈現出水平參差不齊之勢,既有如比亞迪、寧德時代等高端企業,也有技術與質量都不過關的小企業。
動力電池行業呈現出這種局勢,與新能源汽車產業散、亂問題突出有著很大的關系,這其中以新能源汽車騙補的問題最為突出。但隨著7月6日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座談會的召開,騙補事件即將告一段落,動力電池企業也面臨著行業肅清,加之《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的約束作用,動力電池行業洗牌在即。
2015年,全國19家主要動力電池生產廠商的生產能力達30.5GWh,2016年,國軒高科、力神、多氟多等大部分動力電池企業均進行了大規模擴產,我國動力電池的產能也會大幅度提升。按照中汽協的預測,2016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可能接近70萬輛,與之相對應的電池搭載量約為31.5GWh,因此動力電池行業很有可能會面臨產能過剩的局面,這也將加劇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
安全事故時有發生保障安全生產不容小覷
隨著多起電動汽車起火和電池工廠爆炸事件的發生,動力電池的安全問題也成為了行業的焦點,而許多安全隱患都可以在生產過程中加以防患,例如在動力電池生產過程中提高產品的防水級別,就可以避免電動汽車在雨天行駛時因進水而導致的電池外部短路了。
此外,動力電池在生產過程中也可能存在安全隱患,如粉漿過程中產生的粉塵、裝配過程中部分設備會產生金屬粉塵、注液過程的電解液泄漏、化成過程可能出現電池過充電、電池老化時的滿電態電池短路、甚至多串并PACK組裝的高直流電壓短路和人員觸電等。
面對復雜的工序,電池企業必須防患于未然,針對潛在的安全風險制定相應的安全管控預案、安全應急計劃,并定期進行全員培訓和演練,將安全生產落到實處,促進電池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報廢高峰即將來臨電池回收難點重重
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爆發式增長,報廢的動力電池量也即將迎來高峰。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預測,到2020年,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將達到12萬-17萬噸的規模。面對即將來臨的報廢高峰,做好電池回收工作顯然成為重中之重,但實際情況似乎并不理想。
目前,對于報廢動力電池的處置通常有三種方法:替換電池上的損壞零件,重新裝配給電動汽車;改變電池的調校(控制發動機的數據),并將其裝配給其他靜態儲能裝置;分解提取電池中的貴重金屬、化學材料及副產品,在原材料市場中出售或重新投入車用電池的生產。
不過,現在對動力電池最為普遍的處置方法還是梯次利用。然而,由于我國不同電動車企業的電池路線、電池規格和測評要求的不同,使得電池型號繁雜,產量分散。可以說,動力電池行業標準化進程的緩慢阻礙了梯次利用的發展。
值得慶幸的,已有企業加大了對電池回收領域的投資力度,在實踐中摸索適合企業的經濟模式。對企業來講,電池回收領域既是巨大的挑戰,同時也是蘊含著無限商機的新市場。
電池中國網認為,動力電池行業作為剛剛興起的行業,其領域里充斥著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動力電池企業作為朝陽企業,在得到市場帶來無限機遇的同時,也要禁得住市場帶來的挑戰。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