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能源結構的調整促使光伏產業呈現“U”型發展的趨勢。預計到2020年,我國非石化能源將占我國能源總使用量的15%左右,我國光伏累計裝機容量將會達到15000萬千瓦。目前,中國光伏產能已近全球產能的七成左右。2011年至2015年,我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從2.07萬千瓦增長到了1500萬千瓦,復合增長率為48%%,并且連續三新增裝機容量超過1000萬千瓦。2015年,我國累計裝機容量約為4300萬千瓦,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一。預計2016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將突破2000萬千瓦,同比增長幅度將超過30%。
2、光伏裝機容量的穩步增加提振了上游原材料需求的遞增。2015年,我國多晶硅產量超過16.5萬噸,同比增長21%。由于光伏行業的景氣度高,對晶硅的需求旺盛。但行業集中度正在提高,產能擴張有限,晶硅價格將會呈現上漲的格局。
3、行業繁榮致使公司業績回暖。2012-2013年,我國光伏組件出口受阻,相關企業出現嚴重虧損,行業景氣度低迷。主要原因受制于美國和歐盟的反壟斷調查和價格限制。自2014年起,我國光伏電池出口量回升,多數企業扭虧為盈。2015年上市公司年報顯示,23家光伏企業實現營收740億元,同比增長34%。但是值得關注的是,光伏組件企業與電站企業的業績出現分化,主要原因在于需求端的差異。光伏組件企業受益于裝機容量的增加、需求端的增長帶動公司業績的提升;然而電站類企業受阻于限電、棄光等因素,業績增長乏力。
4、我們認為:優化能源使用結構是下一步的重點。雖然我國光伏裝機容量逐年增加,但是由于用電需求放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棄光”現象。2015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0.5%,增速較上年降低3.6個百分點。2015年全國棄光電量40億,總發電量400億,棄光率約10%。其中國網公司調度范圍(不含蒙西)累計棄光電量46.5億千瓦時,棄光率為12.62%,地區集中在西北地區的甘肅、青海、新疆、寧夏四省區。因此,電力儲備及輸送是未來的發展關鍵。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