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全國除了幾個補貼政策出臺的地方,整體銷售狀況都很尷尬。沒有新的補貼政策,廠家不敢賣,消費者也不敢買”。某品牌新能源汽車銷售負責人近日向記者抱怨。
“北京市場目前還好,因為補貼政策還沒到期,加上最近剛剛進行了小客車搖號。但是全國其他地方因為補貼政策沒下來就很被動,幾乎就沒有什么成交量,新能源業務暫時只能放下。”該負責人說道。
1-2月銷量仍下滑
今年前兩個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下滑,與此前的旺銷形成鮮明對比。2015年1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3.7萬輛,而今年1月份的銷量減少超過2萬輛。這也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在經歷連續增長之后,出現大幅下滑。
政策“空窗期”、沒補貼等因素導致的銷量下滑,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中汽協最新發布的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數據顯示,2016年1-2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3.57萬輛,相比2015年12月8.4萬輛的銷量下降了57.4%。2月份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依舊延續了下跌趨勢,形勢不容樂觀。中汽協副秘書長姚杰表示,補貼政策的調整是導致新能源汽車銷量落差之大的主要原因。
記者了解到,受市場前景及國家利好政策的推動,近兩年無數個非汽車企業紛紛涌入新能源汽車市場,不過隨著政策一步步“肅清”,未來這些不知名汽車品牌的日子也沒那么好過了。
分析去年12月份和今年前兩月的數據可以發現,補貼標準下調的純電動商用車銷量變化最為明顯:2015年12月,純電動商用車生產5.78萬輛,2016年1月純電動商用車生產2422輛。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首席分析師賈新光認為,1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大幅下滑,與工信部叫停70家企業的新產品申報有直接關系。
補貼政策拖累銷量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高額補貼、地方政府推廣,以及限行、限購城市在牌照等政策上提供優待,是目前新能源汽車吸引消費者的重要因素。在這些優勢“打折”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銷量難免受影響。
截至記者截稿前,身為新能源汽車最重要的“橋頭堡”,上海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遲遲沒有發布,或許與正在進行的“騙補”調查有關。
“上海市新能源汽車補貼草案已存在,但近期可能不會發布。”賈新光表示,其主要原因還是受到“騙補”風波的影響。中央對新能源汽車“騙補”的調查工作剛剛結束,具體的處理方式還未公布,上海可能在中央的政策落定后再公布補貼新政。
目前,已有17個省市公布了對新能源汽車的地方財政補貼,包括北京、天津、河北、江蘇、青海、海南等地。不過,即便在已公布補貼方案的地區,真正能夠實行的也是少數。同時,發布執行細則的省市很少。
據了解,由于大部分省市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已在2015年底到期,市場經歷了近3個月的地方補貼“空窗期”,讓此前新能源汽車銷量暴增的部分地區,出現銷量明顯放緩。“兩會”期間,多個部委不下10次提及“發展新能源汽車”這一關鍵詞,在新能源汽車仍是國家戰略的情況下,地方補貼出臺緩慢著實令人著急。
目前已出臺細則、能夠落地的新能源補貼政策的地區,全國只有8個。其中,已能夠領到補貼的地區,只有3個。這3個地區分別是北京、天津、武漢,能拿到補貼是因為三地舊版補貼政策還未到期。據悉,北京的老補貼政策有效期至2017年底,天津至2019年底,武漢至今年6月份。全國89個新能源汽車示范城市的推廣政策,2015年底就到期了,而新補貼政策到今年3月底還沒有完全出來。
至于地方補貼政策何時出爐,有行業人士透露,從目前形勢看,3月底前各省(區、市)應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方案及充電基礎設施運營方案上報五部委。不少業內人士預計:“各地新補貼政策估計會在4月份陸續出爐。”
補貼方式或將改變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下一輪地方補貼政策的導向會發生變化,補貼方式由向消費端直接補貼,轉變為補貼使用環節。
“以前補貼都是給廠家或者直接給消費者讓利,最終就會落實在汽車的價格上。”一位新能源車企的負責人表示,“以后會轉向用車領域,包括充電設施建設與使用、停車、稅收等方面。”在部分企業負責人看來,將補貼引向用車環節,能夠促進配套設施建設,并預防“騙補”,有利于新能源汽車健康發展。此外,“從已經發布新能源補貼政策的地方來看,補貼額度正在減少。”該人士表示,這可能是下一輪地方補貼的導向之一。
實際上,補貼“退坡”早已是業界共識,車企也已開始努力應對。“根據預估,政府補貼退坡速度與新能源汽車成本下降速度,基本保持一致。”江淮汽車新能源負責人表示,“新能源產業不能一直靠補貼。”隨著電池成本的下降,以及規模化實現,預期補貼退坡并不會給新能源汽車產業帶來太大沖擊。
3月后市場或將回暖
據中汽協估計,3月之后進入旺季,新能源車產銷量同環比都會上升,地方補貼的出臺,也會加速上升的幅度。
新補貼政策不出是一方面,對上海、廣州的消費者而言,上不了牌才是最主要的問題。據業內人士樂觀估計,多地的地方補貼會在3月底出臺,為了彌補政策空窗期帶來的銷量影響,企業也正制定補貼政策來幫助經銷商渡過難關。
以上海為例,按照去年的標準,消費者購買榮威e550可享受國家3.5萬元、上海3萬元,共計6.5萬元的補貼,今年國家補貼下調為3萬元后,由上汽承擔了減少的5000元補貼金額,并追加至少1萬的企業補貼,使目前上海消費者購買榮威e550能享受共計7.5萬元的補貼,同時還能夠免除購置稅和車船稅。高額企業補貼福利,使榮威e550在上海新能源車型被補貼“速凍”的情況下,銷量幾乎沒有受到影響。
基礎設施建設仍不足
今年2月26日,第一批新能源汽車搖號后產生了1.4萬個個人指標。截止到發稿,一個多月的時間過去,新能源汽車私人市場具體表現如何?記者就北京市目前銷量較多的北汽新能源、比亞迪、江淮等品牌做了調查。
目前大部分純電動汽車都已經進入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目錄,這意味著能夠拿到國家與地方1:1的補貼。
北汽新能源在北京市內的銷售網點較多,記者來到一家由龐大集團代理的北汽新能源汽車專營店。據銷售人員介紹,目前北汽新能源汽車平均月銷量100多臺,“現在新能源車挺火的,加上2月份搖號指標已經發布,買的人挺多的。”據介紹,目前北汽新能源E系列現車充足,可以在第一時間提車。EU260則需要預訂,交車時間大概在3個月左右。那么,今年的銷量與去年相比又如何?該銷售人員說道:“肯定與去年沒法比,去年平均一個月要賣200多臺,而且基本上也沒有現車。現如今,雖然新能源指標放開了,但是多數人只是存在占號的心理,持幣待購的消費者居多。”
另外,記者采訪了比亞迪在北京的新能源汽車銷售店。據銷售人員稱,不完全統計,比亞迪在北京的五家4S店的個人訂單已超過100輛。比亞迪銷售店一位銷售總監表示,目前e6電動車的銷量沒有達到預期,但對未來還是有一定信心。
江淮新能源目前在售的有iEV4和iEV5兩款,在北京,iEV4為6.28萬-6.48萬元,iEV5為8.98萬元。江淮一位負責新能源汽車業務的銷售人員介紹,親民的價格給這款車帶來較好的市場表現。該人士表示,北京地區目前銷售情況較好,僅該店就已有近100余輛訂單。首批客戶最早將在4月提車。
該銷售人員還表示:“新能源汽車指標有半年時效,現在大多數客戶都在觀望,預計到七八月份時會迎來爆發點。”對于用戶關心的建樁問題,該人員表示:“目前安裝充電樁需電力公司、用戶所在小區的物業、消防等各個部門的審批,不少客戶由于難以安裝充電設備而打消購車意愿。基于這一點,目前江淮采取了相應的措施,用戶僅需要獲得小區物業的許可后,江淮就可將材料送交第三方建樁公司,后續將會全部由建樁公司負責,省去了用戶相當的精力。”
經過記者的詢問,得知各家銷售新能源汽車的4S店負責人均認為,“來看電動汽車的人很多,但購買阻力主要集中在配套設施方面”。據了解,目前雖然新建小區已經基本可以無阻礙地完成充電樁的安裝,但仍有部分老舊小區不能夠順利建樁。這就導致這一部分的購車人仍舊心存顧慮,保持觀望。在記者調查中發現,無法順利建樁但仍購買了純電動汽車的車主,對于公共充電樁也頗有微詞:“家里小區沒法建充電樁,只能到外面的公共充電樁充電,以前還好,可現在加收服務費之后導致價格上升,比汽油車便宜不了多少,還老得跑去充電。再加上現在買純電動的人也多了,充電樁總得排隊。”由此可見,充電基礎設施的不足仍舊是目前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型的一大阻礙。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