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網站4月25日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近期集中制定、發布了關于促進煤電有序發展的通知等四項文件,旨在嚴控煤電行業產能,促進煤電有序發展。
根據能源局網站信息,《關于進一步做好煤電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通知》設定了煤電落后產能淘汰標準。符合下列條件之一且不具備供熱改造條件的機組:單機5萬千瓦及以下純凝煤電機組;大電網覆蓋范圍內單機10萬千瓦及以下純凝煤電機組;大電網覆蓋范圍內單機20萬千瓦及以下設計壽命期滿的純凝煤電機組。
此外,改造后供電煤耗仍達不到《常規燃煤發電機組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規定的機組(不含超(超)臨界機組)、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國家環保要求且不實施環保改造的煤電機組,特別是單機30萬千瓦以下運行滿20年的純凝機組和運行滿25年的抽凝熱電機組均為應淘汰的產能。
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指出,近年來煤電裝機規模快速增加,煤電產能過剩潛在風險逐步顯現。預計2016年火電新增裝機規模將超5000萬千瓦。若按此發展態勢,未來幾年煤電行業將變成現在的鋼鐵和煤炭行業。
他強調,有序發展煤電是煤電行業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的戰略選擇,是實現能源轉型、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是發電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實現煤電行業有序發展須認識到煤電較長時間內仍將是電力供應主力電源,煤電在系統中的定位將逐步由電量型電源向電力型電源轉變;同時,充分發揮市場自覺調節作用,加強宏觀指導,科學預警,綜合施策,督促理性投資煤電項目。
在此背景下,國家能源局要求,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引導煤電理性發展。目前,國家能源局已按“綠色、橙色、紅色”三個等級發布了2019年分省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提示,地方政府和發電企業應按預警等級科學控制煤電項目規劃建設節奏,避免出現裝機冗余現象。
同時,提高淘汰標準,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力度。按照《關于進一步做好煤電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所明確的淘汰標準、政策措施、工作要求,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促進煤電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此外,存在電力冗余的省份落實“取消一批、緩核一批、緩建一批”的措施,適當放緩現有納入規劃及核準在建煤電項目的規劃建設。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所教授林伯強認為,目前煤價難獲反彈動力;而煤炭清潔利用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投資回報周期相對較長,煤炭企業出于逐利本能,可能大規模投資煤電建設。這恰恰是需要國家層面出臺相關政策指導、通過約束和監督保障行業理性發展的關鍵點。
更多資訊請關注礦業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