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深圳創新發展 “雙子星”

時間:2016-04-1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新能源是未來產業經濟發展的動力,新材料是先進制造業的基礎。

新能源是未來產業經濟發展的動力,新材料是先進制造業的基礎。在新能源、新材料行業,深圳不斷取得突破創新,“黑馬”頻出,大批創新型中小企業覆蓋眾多領域。目前,深圳已在電子信息材料、功能材料、鋰離子電池等方面具有優勢。深圳的這些突破對落實“中國制造2025”戰略部署,實現制造業轉型升級有著重大意義。

新能源新材料:深圳未來創新驅動發展的雙子星

從速度到規模,深圳的新材料、新能源均已成為戰略新興產業的支柱。

驚人的增速。年均20.5%的增速,是深圳市新材料產業發展取得的驕人成績。2015年,深圳市新材料產業規模預計為1500億元。同樣地,深圳新能源行業也在最近幾年不斷取得突破:2010至2014年均增速19.2%,2015年的總產值達2500億元,并且涌現出中廣核、比亞迪(002594)等產值過百億元的龍頭企業。

系統的產業布局。在新材料行業中,深圳政府針對具體發展情況作出戰略部署,重點支持新材料支撐領域(電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材料)、優勢領域(新型功能材料、功能結構一體化材料)、新興領域(超材料、納米材料、超導材料等)研發及產業化。而在新能源行業,深圳市主要從太陽能(000591)、核能、風能、生物質能、儲能電站與新能源汽車出發,推進產業化進程。

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新”要素

創新驅動,綠色驅動,產業結合驅動。

研發新投入。2014年深圳新材料行業的R&D(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超過50億元,約占新材料產業規模的4.3%。相比之下,2014年深圳R&D支出占GDP比重約為4.02%,2014年全國R&D支出占GDP比重約為2.1%。深圳市的行業創新力度遠遠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正是因為創新上的巨大投入,深圳才能在短短數年間取得產值上的高增速,成為業界的代表。

發展新理念。低碳經濟先鋒城市、能源結構優化是深圳市追求的目標。與受霧霾困擾的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相比,深圳市常年保持著優等的空氣質量,并且在經濟發展上取得了顯著成就。深圳的經驗告訴我們:以太陽能、風能、核能、生物質能為主體的綠色能源代替煤、天然氣等傳統能源,走綠色經濟的發展道路,方為長遠之路。

產業新結合。作為生產上游的新材料,其自身的研發與產業化能夠完善電子信息、工程建筑、生物等產業鏈,為經濟發展提供材料支撐。如華為的通信設備、比亞迪的充電汽車等產品大大受惠于材料的推陳出新。而新能源的開發則離不開裝備制造的支撐:核能需要核電配套裝備制造;風能需要新型風機設備;生物質能需要垃圾焚燒爐排和煙氣處理裝備。

石墨烯:深圳新材料行業的閃耀明星

擁有著“21世紀神奇材料”美譽的石墨烯,極有可能顛覆現有的產業格局。

深圳的“黑金”時代。中國是石墨烯研發生產大國,專利申請與產出量均位列全球第一。作為國內創新型領軍城市的深圳,面對當下的石墨烯熱潮,并未盲目跟風,而是冷靜布局,步步為營:先把基礎研究做好,再做投資,進而規模化生產。在過去的2015年,深圳市于石墨烯領域展開了大動作:成立石墨烯協會,組建石墨烯應用技術研究院,以及汽車電源系統石墨烯等研究項目將陸續上架。目前,深圳已經形成了企業、科研機構、政府聯手共建的石墨烯產業集群。

代表性企業躍出。專注于石墨烯的烯旺科技是深圳乃至全世界的明星企業。它已申報發明專利30多項,在全球最早將石墨烯科研成果實現產業化。烯旺科技的創新能力不容小覷,這體現在成員的知識水平上:誕生于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董事長身為國際石墨烯創新中心專家,團隊人員30%擁有著博士學位。此外,烯旺科技已將石墨烯應用于智能理療護腰在京東一個月眾籌到938萬元,成功實現研發—生產—消費的流通。

光啟,全球超材料創新源頭

從超材料的科學理論到技術運用,光啟正在這一路徑上勇敢拓新。

科技研發是核心競爭力。2010年,《科學》雜志曾將超材料評為新世紀“十大洞見”之一,其最大特色就是能夠讓物體“隱形”。提到超材料,我們便不得不將目光鎖定在深圳光啟。這家在2012年被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過的公司被譽為全世界超材料的源頭創新地,掌握了接近3000件專利技術,占到全球超材料專利的80%。而在超材料領域,僅僅是光啟創始人劉若鵬參與撰寫的文章數量就有50篇左右。

技術到產品的探索。不能轉化為產品的科技終將是水中月,鏡中花。以超材料為載體,光啟在未來將制造出一批凝聚著高科技的產品,如更加平薄的衛星天線,更為先進的光子設備等。目前,光啟旗下的馬丁飛行包已現身公共視野,這一極具科幻色彩的產品征服了許多歐美消費者,而云端號飛行器、旅行者號氦氣球尚在研發和測試。厚積薄發,專注技術與創新的光啟終將有一天會在市場上證明它的實力。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引領者

新能源與傳統制造的結合令世界矚目。

全球銷量冠軍。在中國,比亞迪已經成為了新能源汽車的代名詞;在世界,比亞迪也備受青睞,股神巴菲特曾在2008年認購了比亞迪18億港元的股份。新能源汽車銷售量是彰顯比亞迪實力最有力的數據:2015年1-11月比亞迪共銷售了50797輛,超過日產的44553輛與特斯拉的42091輛,奪得全球新能源汽車年度銷量冠軍。2015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在全球的市場份額超過10%,銷量增長達234.7%.

500億的年收入。不光是銷量,比亞迪在年收入上也是碩果累累。自2013年以來,比亞迪成功跨越500億年收入的大關,并保持著10%以上的增速。從2010年484億到2015年582億,比亞迪的發展雖然離不開中國汽車制造業的飛速擴張,但是內在的動力能源創新運用才是其真正的法寶。

技術創新,銷量冠軍的基石。利用先天優勢,比亞迪已成為世界上唯一同時掌握整車和電池、電機、電控以及充電設施等核心技術的企業,突破了歐美跨國公司的技術封鎖。越是在高端制造業,技術創新的地位就越為重要。比亞迪深知這一點,所以頗為重視新能源技術源頭創造。2015年,比亞迪憑借混合動力驅動系統榮膺中國專利金獎,并同時斬獲3項中國專利優秀獎。同時,阿聯酋政府授予比亞迪2016年扎耶德未來能源獎(大企業獎),表彰其在新能源領域的貢獻。正是在自主研發的強大基礎上,比亞迪才能推出備受市場歡迎的唐、宋型號的新能源汽車。

走出國門,布局海外。擁有全球性的戰略布局,才是大企業應有的氣魄。純電動巴士是比亞迪的一張王牌,目前已有5000輛在全球售出。當國內其它汽車廠商還在出口第三世界國家之時,比亞迪已經打開歐美強國市場。早在2010年,比亞迪便將第一臺純電動車出口到荷蘭;2011年,丹麥、美國、奧地利、德國又相繼被比亞迪“征服”;而2015年初,k9電動巴士遠銷美國,高達80萬美元的售價也擋不住供不應求的趨勢,這就是深圳制造的魅力。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