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06年,全國宏觀經濟運行繼續保持了增長較快、效益較好、物價較低、運行較穩的良好局面,預計全年GDP增長10.5%,增速同比加快0.3個百分點,實現了“十一五”的良好開局。
2006年,全國宏觀經濟運行繼續保持了增長較快、效益較好、物價較低、運行較穩的良好局面,預計全年GDP增長10.5%,增速同比加快0.3個百分點,實現了“十一五”的良好開局。
電力消費全社會用電量保持較快增長,增速繼續高于GDP。2006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達到28248億千瓦時,增長14.0%,增幅較2005年提高0.4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用電增長9.9%,第二產業用電增長14.3%,第三產業用電增長11.8%,居民生活用電增長14.7%。用電結構由2005年的3.0:75.4:10.2:11.4轉變為2.9:75.6:10.0:11.5,第二產業和居民生活用電比重繼續提高。從逐月累計用電增速的變化趨勢來看,總體呈現前低后高、逐月加快的態勢,全年累計增速比1~2月累計增速提高2.3個百分點。
2006年,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域全社會用電量達到2251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0%。
工業用電增速繼續高于全社會用電,重工業用電增速繼續明顯高于輕工業用電。2006年,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4.4%,其中重工業用電增長14.9%,分別高于全社會用電增速0.4和0.9個百分點,重工業對全社會用電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
高耗電行業用電繼續保持快速增長。2006年,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建材和化工四大高耗電行業用電合計增長17.2%,增速同比提高1.6個百分點。其中,有色金屬用電增長25.1%,增速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建材行業用電增長15.4%,增速同比提高2.2個百分點;黑色金屬用電增長19.6%,增速同比提高1.7個百分點;化工行業用電增長10.3%,增速同比下降6個百分點。
華北、東北、西北地區用電增速明顯加快,南方地區用電增速與上年基本持平,華東、華中地區用電增速出現回落。華北地區用電增長最快,達到17.1%,增速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西北地區用電增速提高最多,同比提高4.4個百分點,達到14.5%。東北地區增速實現兩位數增長,同比提高2.7個百分點,達到10.0%,但仍然是用電增長最低的地區。南方地區用電增長12.8%,同比提高0.7個百分點。華東地區用電增長達到14.8%,位居各地區第二,但同比回落2.3個百分點。華中地區用電增速為12.1%,同比回落2.8個百分點。
分省來看,全國有25個省份用電增速保持兩位數增長。用電增速排名前6位的分別是內蒙古(30.6%)、寧夏(24.7%)、海南(19.3%)、山東(18.8%)、青海(18.1%)和江蘇(17.2%),后6位的分別是北京(7.1%)、上海(7.3%)、黑龍江(7.3%)、吉林(9.1%)、西藏(9.4%)和甘肅(9.7%)。
隨著電力供需矛盾的緩解,統調電網用電負荷增速高于用電量增速。2006年,全國主要電網統調最高負荷合計為3.86億千瓦,同比增長16.1%,高于統調用電量增速0.2個百分點。其中,華東、華北電網最高負荷分別突破1億千瓦。
電力生產與供應新投產裝機容量突破1億千瓦,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進一步下降。2006年,全國新投產裝機容量達到1.02億千瓦,其中水電1092萬千瓦,火電8913萬千瓦,核電100萬千瓦。至2006年年底,全國裝機容量已達到6.22億千瓦,同比增長20.3%。其中,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域新投產機組容量達到8300萬千瓦(包含蒙西370萬千瓦)。
全國累計發電量為2834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5%。其中,由于來水偏枯,水電發電量4167億千瓦時,同比僅增長5.1%;火電發電量2357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3%。
隨著供需形勢的進一步緩和,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數為5221小時,比上年減少了203小時。其中,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為3434小時,同比減少230小時;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為5633小時,同比減少233小時。
加快電網建設和改造,電網輸送能力明顯提高。2006年,全國新投產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35145千米、變電容量15531萬千伏安。其中,國家電網公司投產26914千米、變電容量12026萬千伏安。2006年,國家電網公司累計完成電網投資1760億元,同比增長43%;跨區電網建設共計投產交直流線路4110千米、變電容量450萬千伏安。晉東南-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開工建設;陽城輸電系統加強、三萬線加裝串補、陜北神木電廠送出等跨區工程按期投運;三滬直流工程提前投產。
國家電網公司積極實施提高現有電網輸送能力工程,加大對現有電網技術改造的力度,到2006年年底,已累計提高各電壓等級電網輸送能力8500萬千瓦,電網供電能力進一步增強。
電力供需形勢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基本平衡,電力供需矛盾明顯緩解。盡管2006年仍有部分地區出現拉電或限電,但持續的時間短暫,多為高峰負荷時段短時拉限電,拉電條次及拉電損失電量均不足上年的4%。隨著近年來電源的大規模集中投產,供需形勢緊張的原因主要是氣候異常(高溫干旱或來水特枯)以及電網輸配電能力不足等。
局部地區電力供需仍然偏緊。分大區來看,華東、華北、西北、東北地區總體電力供需平衡。華中地區水電比重大,受來水偏枯和電煤、天然氣供應緊張影響,存在季節性供電緊張;南方地區由于裝機不足、來水偏枯等原因,電力供應仍然偏緊。
分省來看,山西、遼寧、四川、重慶、湖北、西藏、廣東、云南等地區供需偏緊。山西主要因裝機不足導致供電緊張;遼寧由于電力需求快速增長、裝機不足、局部電網“卡脖子”、東北主網來水偏枯等原因,電力供需緊張局面有所加劇;四川、重慶、湖北、云南等地區主要因來水不足、電煤緊張而導致供電比較緊張;廣東電網由于裝機不足、貴州電力送出網絡受阻等原因導致電力供需形勢依然偏緊;西藏因電力需求快速增長,在裝機不足和來水偏枯的影響下,冬季供需較為緊張。黑龍江供電能力仍然富余,安徽、江蘇、福建、河南、江西、甘肅、貴州開始出現電力富余。
發揮大電網優化配置資源的能力,緩解部分地區供需緊張。國家電網公司充分發揮大電網優勢,積極推動電力市場建設和跨省、跨區電力調度,靈活調整電網運行方式,進一步發揮電網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2006年,國家電力市場交易電量完成168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7.7%;省間電量交換完成144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3%。針對四川、重慶等地區夏季嚴重干旱高溫、電力供應緊張狀況,及時減少川電外送計劃,組織華中主網、西北電網向川渝電網送電;針對遼寧部分地區電力供需緊張狀況,及時組織華北向東北送電40萬千瓦;針對南方電網一、四季度供需緊張情況,組織100萬千瓦電力支援南方。
2007年形勢分析預測運用國家電網公司電力供需實驗室研究成果,預計2007年全國GDP增速將低于2006年水平,增長9.5~10.3%,全社會用電量增長11~12.5%,達到31300億~31800億千瓦時。其中,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域全社會用電量24930億~2526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7~12.2%。
預計2007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將達9500萬千瓦左右,其中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域新增裝機約8000萬千瓦。2007年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7.2億千瓦。
電力電量平衡計算結果表明:2007年,通過跨區跨省電能調劑,全國各區域電網均可實現平衡。其中,華中、西北總體電力富余,東北、華北、華東、南方基本平衡。局部地區受來水、電煤供應等不確定因素影響,仍可能出現短時供需緊張。預計全國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將降至4900~5000小時,下降約220~320小時;其中火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將降至5200~5300小時,下降約330~430小時。
各區域電網電力供需形勢:華北區域電網2007年,華北電網總體供需平衡。統調火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約為5000小時。其中,山西電網一季度供需仍然偏緊;京津唐、河北南網電力供需基本平衡;蒙西、山東逐步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
東北區域電網2007年,東北電網總體供需平衡,二、三季度略有富余。統調火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約為5600小時。其中,遼寧上半年供需較為緊張,下半年將趨于平衡,吉林、黑龍江供大于求。
華東區域電網2007年,華東電網總體供需平衡,一、二、四季度略有富余,三季度供需基本平衡。統調火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約為5300小時。其中,上海、浙江供需基本平衡;江蘇、安徽和福建供應能力富余。
華中區域電網2007年,華中電網總體供需平衡有余,各季度富余電力均超過1000萬千瓦。統調火電設備利用小時約為4200小時。其中,河南、江西電力富余;湖北、四川等地區受電煤供應和來水的影響,枯水期仍然有少量缺口;重慶電力供需基本平衡。
西北區域電網2007年,西北電網總體供需平衡有余,各月電力富余容量在500萬~700萬千瓦,全年富余電量330億千瓦時。統調火電設備利用小時約為5500小時。其中,陜西、甘肅、寧夏電力供需基本平衡;青海富余容量較多;新疆有少量缺口。
另外,西藏地區枯水期電力供需仍然緊張,豐水期供需基本平衡。
南方區域電網2007年,南方電網電力裝機不足的局面將得到扭轉,電力供需總體基本平衡。一季度仍偏緊張,二季度電力供需基本平衡,三季度開始略有富余。統調火電設備利用小時約為5400小時。其中,廣東、廣西一季度電力供應仍然緊張,二季度后可基本平衡;云南、海南電力供需基本平衡;貴州富余容量較多。
2008年形勢展望預計2008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3.47萬億千瓦時,增長10%左右。初步統計表明,2008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約8000萬千瓦。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下一篇:
山西太原:中國五大發電集團高層聯袂入晉
山西首府太原,2008年9月15日以來成為全國翹望焦點。中國五大發電集團高層聯袂入晉,同時現身這個在平時并不時刻能引人矚目的省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