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由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程院指導,青島市政府、經濟日報社主辦的首屆世界互聯網工業大會在青島舉行。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李群致辭時表示,青島是我國最早啟動工業化的城市之一,在互聯網時代又率先制定了互聯網工業發展行動方案,催生了一批智能企業先進典型。互聯網工業已經成為青島產業轉型升級的新途徑,促進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青島這座城市只有120多年,是一個稍顯年輕的城市,但是在中國近代工業歷史上這里卻書寫下厚重的篇章。”李群說,青島是我國最早啟動工業化的城市之一,隨著1899年青島港和青島連接濟南的交際鐵路開始修建,青島的工業開始了加快起步。
1990年,交際鐵路四方鐵路公司成立。1901年,青島船塢工藝廠設立。1902年,朝思廠開辦。1903年,青島啤酒廠成立。之后,電燈廠,磚瓦廠,自來水廠,煙草廠,汽水廠,火柴廠等工業企業都先后建造,不斷為青島注入現代工業的基因,此后百余年工業制造始終是青島發展的主旋律。改革開放以后,崛起了海爾、海信、青啤等一批世界知名企業。
“今天的青島已經構建起了基礎比較雄厚,特色也比較鮮明的工業體系,全市工業年產值超過了17000億人民幣,青島1到9月份規模以上的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工業利潤的指標在全國、在山東省還是非常搶眼的。”
與時代的車輪一樣,青島工業發展的輪子從未停步,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刻改變了人類生活,深刻影響改變著工業。在互聯網條件下,機器、數據和人三者之間建立起了新的連接,扁平化、快捷化、開放化、體驗化的新模式給整個工業產業帶來了創新,互聯網工業代表著工業發展的未來,前景廣闊。
李群表示,青島率先制定了互聯網工業發展行動方案,組建了互聯網工業產業聯盟,設立了發展基金,深化改革、優化企業發展環境,積極建設智能工廠,推進工業軟件產品創新和大數據應用,催生了像海爾智能互聯網工廠等一批先進典型。
“青島工業比較搶眼,跟這幾年來積極發展互聯網工業積極相關。”李群指出,互聯網工業已經成為青島產業轉型升級的新途徑,促進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據悉,得益于互聯網工業強勁支撐,青島市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指數達到了71.2。
記者:當前,“互聯網+”這一新的經濟形態已經得到廣泛認同,但業界對“互聯網+”還是“+互聯網”似乎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應該學美國工業互聯網,側重于“互聯網+工業”;也有人認為,應該學德國“工業4.0”,更強調“工業+互聯網”。青島率先提出大力發展互聯網工業,對此您如何理解和定位?
答:我的理解是,無論是“互聯網+工業”還是“工業+互聯網”,它們強調運用互聯網技術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大方向都是一致的。互聯網發達的,自然希望用互聯網去“+工業”;制造業強的,就希望用工業去“+互聯網”。青島是制造業大市,轉型升級任務非常艱巨,當務之急是引導傳統制造企業主動“+互聯網”,但是也迫切希望互聯網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去幫助傳統制造企業實現轉型。因此,我們提出“互聯網工業”這個概念,本質是互聯網創新成果與工業特別是制造業各領域深度融合形成的工業發展新形態。這一概念定位,既強調了落腳點是工業的根本,又充分體現了“互聯網+”在經濟轉型中的引領作用。更重要的是,為貫徹實施“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找到了適合青島的最佳結合點。
記者:《青島市互聯網工業發展行動方案》明確提出要打造成互聯網工業領軍城市。這個目標的提出主要基于哪些考慮?
答:這主要是基于以下四點考慮:首先是基于使命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提出了“走在前列”的殷切期望,青島有責任在貫徹制造強國戰略中率先走在前列,爭當全省的排頭兵。其次是基于我們的產業基礎。作為中國制造業名城和中國品牌之都,青島工業經濟總量約占山東的13.6%、全國的1.5%,是貫徹實施“中國制造2025”的理想實踐地。其三是基于我們的先發優勢。作為全國首批兩化融合試驗區,青島制造企業10多年前就開始布局互聯網轉型,催生了海爾、紅領等一批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典型,具備了一定的“互聯網+”先發優勢。其四是基于我們的發展戰略。目前,青島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出了打造創新之城、創業之都、創客之島的發展目標,工業作為創新的主陣地,必須加速領跑,奮勇爭先。基于這樣的條件和要求,青島提出打造互聯網工業領軍城市,最終目的就是要讓互聯網工業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新途徑、促進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記者:在各地“互聯網+工業”的實踐中,出現了拋棄原有產業優勢和技術積累的誤區,請問青島如何把傳統制造優勢與互聯網真正融合?
答:工業一直是青島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和興市之源。在互聯網時代,傳統的制造優勢不能丟,而是要為它插上互聯網的“翅膀”。為此,我們提出了四個注重:
一是注重用互聯網思維和技術改進傳統生產方式。就是以發展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分類實施、梯次推進關鍵崗位“機器換人”、自動化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與互聯工廠建設,提升我們裝備技術、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
二是注重運用互聯網思維和技術提升產業價值,大力發展眾創、眾籌、眾包、個性化定制、網絡精準營銷、服務型制造等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傳統制造業不斷向價值鏈高端延伸、轉型。
三是注重運用互聯網思維和技術改善產品結構。就是堅持自主開發與協同研發相結合,大力發展智能裝備與智能終端產品,開發軟件系統集成與整體解決方案,提升工業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云計算、大數據產業發展。
四是注重運用互聯網思維和技術優化產業生態,就是發揮本土優勢,瞄準全國領先,重點打造家電、服裝、橡膠輪胎、新能源汽車、3D打印等行業主導型云制造服務平臺,構建產業鏈上下游互聯共享、大中小微企業協同共創的新型產業生態圈,形成更加開放包容、更具競爭優勢的平臺經濟,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記者:首屆世界互聯網工業大會在青島拉開帷幕,社會各界對此非常關注。您對本次大會有何期待?
答:舉辦世界互聯網工業大會的設想,是青島的部分企業共同提出來的。對于企業的這個建議,市委、市政府完全贊同,全力支持。這也是發展互聯網工業的一個實實在在的舉措,既讓本土企業家能夠對接世界,也能為“走出去”開啟更加廣泛的合作空間。我們期望以此為契機,將世界互聯網工業大會定期辦下去,使各國專家學者和企業家能夠定期會聚青島,研討前沿熱點及發展趨勢,分享實踐經驗和創新成果,深化技術交流與產能合作,為發展互聯網工業率先探路,為建設制造強國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