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合理的港口煤炭庫存水平、不斷臨近的大秦線檢修,并未能給環渤海地區動力煤市場帶來些許起色,而持續下降的國內海上煤炭運價,預示著煤炭采購熱情不斷降溫,導致煤炭企業的銷售壓力增大,部分煤炭企業不得不再行降價促銷,拖累本期環渤海地區動力煤價格及價格指數繼續下行。
當前煤炭工業進入需求放緩期、產能過剩和庫存消化期、環境制約的強化期和結構調整攻堅期,“四期”并存的發展階段。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煤炭工業呈現出新的特點和新趨勢。
根據相關研究,到2020年、2030年、2050年,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結構的比重還將保持62%、55%、50%,總的來說是下降的趨勢。雖然煤炭的需求增幅下降,但總量還將保持適度增加。
“從發展的速度看,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高中速增長,全國煤炭消費年均增加2億多噸,這個時期已經結束。煤炭需求增速放緩將成為煤炭發展的新常態。”彭建勛表示,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煤炭經濟下行已經持續了3年多。今年以來,煤炭市場需求不足與產能過剩、進口總量依然較大的矛盾愈加突出,預計今年比去年少進口大約8000萬噸左右。全社會的庫存持續高位,價格大幅度下跌,秦皇島5500大卡動力煤是860元/噸,現在降到400元/噸左右。企業虧損面進一步擴大,經營更加困難,煤炭經濟下行的形勢更加嚴峻。
實際上,針對近年來煤炭經濟持續下行的態勢,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國務院領導同志多次重要批示,研究部署煤炭行業脫困工作。自去年脫困機制建立以來,已經召開了38次會議,研究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相關政策措施的效果正在顯現。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正在大力推進煤炭產品、煤礦生產、煤機裝備、現代化礦井建設、地質勘探、煤化工等等走出去。”彭建勛強調。除了煤炭行業,石油行業也面臨價格跌跌不休的困境。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趙華林表示,能源價格下降使得用能企業的能源成本下降。石油、天然氣價格的下降改變了多年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這種結構性的變化是深遠和長期的,是一種趨勢。
更多資訊請關注礦業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