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能源情報署(EIA)分析發現,過去十多年,以能量計量,中國消耗的煤炭比之前公布的高出14%。同時,2000年至2013年,中國國內煤炭產量也比之前公布的數字高出7%。
能源情報署的分析也支持了有關中國煤炭消費已見頂的觀點,至少暫時如此。
德意志銀行駐倫敦分析師MichaelHsueh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將中國內陸產煤區與沿海工業區相連的大容量超高壓電力線路或將讓中國再度成為煤炭出口國。
德意志銀行也在近日發布的報告中表示,中國未來煤炭需求增長疲軟的跡象越來越明顯。中國有自己的礦山,用那里生產的煤炭顯然要比進口外國煤炭,再從遙遠的港口運輸過來要方便得多。
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全國各地的煤炭庫存上漲,煤炭價格開始波動,進入2013年以后,煤炭徹底供大于求,煤炭行業一直在走下坡路。
發改委網站近日顯示,今年前7個月,全國煤炭產量21億噸,同比下降5.3%。不過,前6個月的數據顯示為,產量同比下降幅度達7.4%。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煤炭經濟研究院主任邢雷表示,“目前煤炭產量降幅出現了收窄的情況,說明了控制產能的任務還是比較艱巨。”
煤炭價格的持續下跌則直接影響了國內煤礦企業盈利能力。數據顯示,今年前6個月,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實現利潤200.5億元,僅為2012年同期的10.5%,企業虧損額達到484.1億元,大中型煤炭企業虧損面已達到70%以上。
分析師認為,神華重啟出口將代表著一種政策導向:中國正鼓勵煤炭出口。如果神華能夠恢復出口,可以緩解一部分國內產能過剩的壓力。
更多資訊請關注礦業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