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暨一企一崗·互濟共贏”大型招聘會在市區花邊嶺廣場舉行。200余家用人單位進場,為畢業生提供涵蓋電子、制造、教育、餐飲、物流等行業約6000多個崗位。記者發現,不少企業對人才在電子知識和自動化設備操作水平要求有較大提高。
“機器換人”惠州多家大企業已先行
國務院于2015年5月和7月先后發布《中國制造2025》及《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 ”行動的指導意見》。與此同時,廣東省提出在未來3年工業技改投資9430億元,推動19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機器換人”,并制定“互聯網工業”扶持政策,為推動全省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2014年8月,東莞市政府出臺了《東莞市 “機器換人”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宣布2014-2016年連續三年,市政府在“科技東莞”工程專項資金中每年安排2億元,專項用于推動東莞企業實施“機器換人”。實際上,東莞正式實施“機器換人”戰略至今不過8個月時間,就有超過500家企業實施了 “機器換人”項目,為東莞減少用工3萬多人。
記者了解到,在“機器換人”中,惠州市多家大企業早已先行一步。其中,TCL集團在2014年投用了200臺集機器視覺、音頻測試、射頻測試、運動控制、信號傳感等技術于一體的全自動MMI(人機交互)測試設備;華陽集團成為中國首批 “兩化融合”貫標企業,提出“智慧工廠”,打造全球一流的車載電子產品自動化生產基地。德賽西威、惠州三星、LG、伊利等企業均已實現大規模自動化生產,三協精密、易暉太陽能等中小企業也逐步引入機器人,實現智能制造。
“機器換人”解決企業招工難問題
“由于企業的用人成本逐年提高,機器換人起到了很好的替代效果,既解決了招工難的問題,還提高了生產率。”TCL王牌電器招聘負責人羅先生介紹,由于近年來人工成本不斷上漲,同時對產品制造過程中的柔性化需求越來越高,他們集團從2014年圍繞建立“智能工廠”的轉型目標力推的生產自動化項目,涵蓋了模組裝配與整機組裝整條產線,在不同工位上有步驟分階段地研發設計自動化設備以替代人工操作。
羅先生給記者簡單算了一筆賬:一臺代替單工位人工的機器,大約需要投資一個人兩年的工資來購置。但每臺機器的使用壽命最少有5年。由于機器可以連續工作,其生產效率是人工的1.2倍。這樣一算,五年下來企業用工成本可以節約一半以上。
“現在我們的生產線雖然只有約20%的比例實現了自動化,但我預計應用機器人實現自動化生產的模式即將爆發。”羅先生說,雖然尚無法預測究竟什么時候能夠真正出現無人化工廠,但他強調這肯定將是未來制造業的戰略大方向。
聲音
求職者
要想保住飯碗就要適應變化
“從到場企業招聘崗位要求來看,能夠感覺到企業對人才在電子知識和操作自動化設備能力要求上有了較大提高。”來自龍門的應屆畢業生胡學武告訴記者,他的專業是臨床醫學,雖然醫院不屬于制造性行業,但是對應聘的醫生在對機械儀器等自動化設備的操作技能方面要求也是越來越高了。
而對于機器人的出現是否會搶了人的“飯碗”這個問題上,胡學武卻表示不太擔憂。“我覺得是既有利也有弊。弊的話肯定是企業用工需求的人數比以前少了,利的話就是掌握了操作機器的人才比以前更吃香更好找工作了。”胡學武說,要想保住自己的飯碗就必須要主動去適應社會變化,提升自己的價值。
而對于機器人的出現是否會搶了人的“飯碗”這個問題上,胡學武卻表示不太擔憂。“我覺得是既有利也有弊。弊的話肯定是企業用工需求的人數比以前少了,利的話就是掌握了操作機器的人才比以前更吃香更好找工作了。”胡學武說,要想保住自己的飯碗就必須要主動去適應社會變化,提升自己的價值。
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
“機器換人”倒逼高新技術人才
“可以說目前我市‘機器換人’還剛剛處于起步階段,所以對企業用工人數的減少并未起到明顯作用。”惠州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畢業生指導科科長屈龍軍表示,但隨著工業4.0時代到來,推進生產裝備智能制造的方向是大勢所趨,到時候企業需要的將是“懂得操作機器人的人”,這就必將對畢業生不管是在專業學歷還是操作技能等要求上都比以前更高了。“這就要求我們的畢業生們更加注重培養和加強自己的動手能力,同時也倒逼我們人才服務機構提升對高新技術人才培訓和服務的能力。”屈龍軍說。
相關鏈接
“機器換人”大數據
徐福記一條生產線減少600人
徐福記從2003年工廠建立之初的小規模機器換人,到2008年加速技改后平均每道工序每年減少三四個人,這條生產線在增加產量的同時,用工數從1300人降至700人。按照員工月薪2600元計,該生產線每月節省人工成本156萬元。
卷卷毛一臺機器可替代8人
一臺數控織機可以替代8名工人,一個工人就可以控制6-8臺機器,這就意味著現在一個人干的活相當于“機器換人”之前64個人的活。按一個縫盤師傅的月薪高達3000-5000元算,節約成本約20-32萬元。
林旺達鞋業50萬投資3個月收回
林旺達鞋業購買了40多臺縫紉機器人,盡管12000元一臺的價格比普通縫紉機貴了6倍。在人手不變的情況下,工廠每月的產量從5萬多雙飆升到9萬雙,每月利潤也從20多萬上升到40多萬。50萬元投資預計3個月左右能全部收回。
唯美陶瓷每月節約人工成本660萬
唯美陶瓷2007年以來投入資金2億多元,階段性完成“機器換人”的生產轉型,唯美生產線從原材料預制,到沖壓、燒窯、印花、檢測、打包,不同車間以傳輸帶連接起來,瓷磚出品一氣呵成,節約用工2200人,按人均月薪3000元計,每月節約人工成本660萬元。此外,空窯率由以前的每線每月約32小時降到現在的3個小時左右,設備檢測費用也減少了50%。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