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機器換人”引發就業挑戰,一線工人前路何在?

時間:2021-04-14

來源:控制工程網

導語:當前,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圍內的加速發展引發各國高度關注,無論是簡單的機械動作還是復雜的感知任務,人工智能所展現出的實力都可圈可點。在人工智能技術的驅動下制造業轉型升級掀起了一股“機器換人”的浪潮,其社會影響引發廣泛關注。

  “機器換人”進行時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人口結構轉型,人口紅利逐漸減弱,人工成本上漲助推我國制造業自動化水平的提升;加之現代制造業對產品一致性、精度的要求越來越高,使得機器替代人工的進程不斷加速。

  近年來在政策和市場的推動下,國內許多制造業企業都在積極布局機器人在各個生產環節的應用,以實現生產線的快速替換,儀器儀表制造行業也不例外。比如威勝集團、川儀股份、威星智能、福建虹潤精密儀器等一大批企業通過“機器換人”實現提質增效。

  從勞動密集型“脫胎換骨”,走向智能制造,制造業“機器換人”已成為無法逆轉的趨勢。“機器換人”不僅是“進行時”,更是“將來時”。而這直接沖擊著勞動力市場,帶來了新一波的就業焦慮。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報告則顯示,預計到2055年,自動化和人工智能將取代全球49%的有薪工作,其中印度和中國受到的影響可能會最大。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預測中國具備自動化潛力的工作內容達到51%,這將對相當于3.94億全職人力工時產生沖擊。

  “機器換人”創造新崗位

  自從現代經濟增長開始,人們就周期性地遭受被機器取代的強烈恐慌。幾百年來,這種擔憂最后總被證明是虛驚一場——盡管多年來技術進步源源不斷,但總會產生新的人類工作需求,足以避免出現大量永久失業的人群。

  過去的歷史表明,技術創新提高了工人的生產力,創造了新的產品和市場,進一步在經濟中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那么,對于人工智能而言,歷史的規律可能還會重演。從長遠發展來看,人工智能正通過降低成本,帶動產業規模擴張和結構升級來創造更多就業。

  從崗位技能看,有些“機器換人”所減少的崗位,是低技術崗位,這些崗位同時還有很多不受歡迎的特點,比如勞動強度大、工作條件差、風險高、重復性強、有毒有害等。簡單的重復性勞動將更多地被替代,高質量技能型崗位被大量創造。

  在傳統行業智能化升級過程中,伴隨著大量智能化項目的落地應用,不僅需要大量數據科學家、算法工程師等崗位,而且由于數據處理環節仍需要大量人工操作,因此對數據清洗、數據標定、數據整合等普通數據處理人員的需求也將大幅度增加。同時,自動化生產線和機器人投入運行后,工廠需要與自動化相匹配的工人。

  后記:

  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以機器人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正在成為我國制造業下一輪發展的新引擎,推進“機器換人”已是不可逆轉的潮流。在這個過程中,制造業一線工人要么升級為適應自動化的高級技術工人,要么轉行,只有這樣不至于失業,被時代拋棄。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