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低矮破舊的老平房,住在聯排的小洋樓里面,靠山面水、冬暖夏涼,房頂上還裝著高科技的光伏瓦片,只要有太陽,就能用來發電。發出來的電不僅能自己用,還能賣給國家電網。
這是鄞州區龍觀鄉李岙村全村344戶村民這幾年心心念盼望著的美夢,而這個美夢,現在已經基本成形,就等著配套設施一到位,村民們就能搬進新家。
昨天,李岙村新農村建設工程主體工程基本完工,記者來到這個即將成形的光伏村實地采訪。
現場:戶戶屋頂蓋發電瓦
有陽光就能發電
鄞州區龍觀鄉李岙村,距離寧波鄞州中心區1個小時出頭點的車程。
李岙村的村口牌坊往里,見不到在一般農村里很普遍的低矮平房,出現在眼前的,是一整片在村子原址新建起來的聯排小洋樓,白墻黑瓦,看起來和近在咫尺的青綠山水格外搭調,而仔細看,每棟小洋樓頂上的瓦片又有些不同,中間部位的瓦片反射著陽光,格外亮眼。李岙村的村書記洪國年告訴記者,眼前這片新房子,就是在李岙村原來的老房子所在的位置上,全部推倒新建的,而屋頂上發光的瓦片,正是這片房子的“核心科技”。
“這是會發電的瓦片。”洪國年說,2014年,村里自籌加上政府財政補貼等,一共500萬元的投資,就是為了能讓每家每戶的新房子,都能夠自己發電,而且是靠太陽能發電。
洪國年說,2012年開始,村里面啟動新農村建設,344戶村民統一意見,60歲以上的老人在附近統一安置到臨時住宅區,60歲以下的村民每個月享受400元的補貼,自行安置。
2014年,龍觀鄉和一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用光伏瓦直接替代傳統瓦片,建成之后,李岙村將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光伏村。
“現在這些光伏瓦片和新村的主體建設工程已經基本完工,預計10月份就能并網發電,等配套設施全部到位之后,村民們就能搬進去啦。”
冬暖夏涼
省電還環保
什么是光伏瓦片發電,它的原理又是什么?合作方合大公司的總經理周松成說,其實做分布式光伏發電,第一次投入的成本有點高,以李岙村為例子,每戶人家8塊光伏瓦片,加上配套的線路等設備,成本要1萬5千元左右,“所以一些住宅和企業都比較猶豫,但是這一次投入之后,所獲得的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卻也是實打實的啊。”
李岙村所使用的光伏瓦片,全國就只有他們公司一家在生產:“一般的光伏發電板需要覆蓋在建筑上,而這個瓦片可以直接替代傳統瓦片,同時還兼具發電功能。”
周松成說,根據測算,李岙村每天的平均日照時長是4小時,這一類光伏陶瓷瓦,可以把20%左右的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同時滲水率只是普通瓦片的幾十分之一,具有很長的使用壽命。
“用光伏瓦替代傳統瓦片,除了能發電,還能減少從室外傳導到室內的熱量,夏天的時候可以保持室內溫度比室外低6~7℃,這么一來就能減少夏季空調的使用頻率,達到省電的目的,在冬天也能保持室內溫度比室外溫度高。”
根據測算,整個李岙新村243套聯排住宅、多層76戶住宅和原來25戶共計344戶用戶,屋頂上安裝500千瓦的分布式光伏電站,預計年發電量50萬千瓦時。“這個項目,每年能節省標準煤2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98噸,二氧化硫排放15噸,碳粉塵136噸,在污染物排放效果上,是相當典型的。”
每年發電收入就有60萬
8年收回成本
村書記洪國年告訴記者,這些裝在屋頂上的光伏瓦片,發出來的電,直接供給村民使用,多出來的電直接賣給大電網,如果村民用電量不夠,也可以直接從大電網輸電。
以每年發電50萬千瓦時(度)來計算,根據政策,這些電賣給電網的價格是每度1元,浙江省、寧波市和鄞州區每一級財政各補貼1毛/每度,這么一來,每發一度電,就能得到1.3元的收入,每年發電收入就有65萬元左右。“預計8年后就能收回投資,還有17年左右的時間可以獲得純利益。”
在此基礎上,村民們用電的價格還是跟一般居民用戶一樣的0.538元每度,“低價用電高價賣電”,賣電得來的錢,每年能有二三十萬成為村集體經濟收入。
“其實不光是用電這一塊讓村民們享受了好處,新村建設完成之后,還要通煤氣,這么一來,村民們就告別了大灶燒柴做飯的生活模式,對村里的環境和山上的綠化也有很大的好處。”
記者了解到,目前,下轄10個行政村的龍觀鄉正在全力打造全省第一個光伏小鎮,有331戶村民的大路村,將預計在明年上半年啟動光伏村項目建設,有328戶村民的龍溪新村,也將在明年啟動老房改造,在屋頂加裝類似的光伏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