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垃圾焚燒發電 利益平衡是關鍵

時間:2015-07-1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據了解,發達國家解決垃圾圍城,主要分兩步走:一是對垃圾進行分類,變廢為寶;二是對無用的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盡量實現零排放。而這兩方面都是我國的“軟肋”。

廣州每天處理生活垃圾約2.26萬噸,其中近七成作填埋處理,全市填埋場已接近飽和。經計算,2017年后,廣州市的垃圾將無處填埋。(見2015年7月1日《新快報》)

其實,許多城市與廣州有著相同的垃圾之患。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人口持續增加,城市土地資源緊缺,尤其經濟發達地區更是捉襟見肘,而垃圾產生量卻越來越大,傳統填埋方式步入死胡同。更何況,簡單的填埋處理會對土壤、水質等產生嚴重的污染,因為填埋的垃圾污染物要想分解,至少需要100年。

據了解,發達國家解決垃圾圍城,主要分兩步走:一是對垃圾進行分類,變廢為寶;二是對無用的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盡量實現零排放。而這兩方面都是我國的“軟肋”。

垃圾分類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也需要社區居民自覺配合。但目前我國許多城市資金投入嚴重不足,一些城市居民的環保意識欠缺,嫌麻煩不愿分類。以首都北京為例,作為國內垃圾處理較好的城市,北京近幾年累計投資幾百億元用于垃圾分類處理,但仍然趕不上垃圾增速。

此外,我國城市垃圾分類主要靠人工,效率低下,而一些發達國家已實現垃圾分類自動化,長了“眼睛”的精選設備能將有價值的垃圾分選回收,純度可達90%,值得我們學習。

在我國,垃圾無害化處理更是舉步維艱。廣州計劃建設7座垃圾焚燒資源熱力電廠,全部建成投用后,可基本解決生活垃圾的出路。但很多市民不愿焚燒廠建在自家門口,認為會產生致癌物二噁英。例如,第四資源熱力電廠早在2009年年初就規劃建在番禺區,卻遇到市民強烈反對,只好被迫重新選址,至今尚未確定。

市民反對在家門口焚燒垃圾,既有認識問題,也涉及相關利益。垃圾處理如何突破民意“梗阻”?這是對政府智慧及公信力的考驗。垃圾發電,節約土地,變廢為寶,絕大多數公眾是受益者,但周邊少數群眾的生活則可能為此受到不利影響。政府在決策時,既要全盤考慮,也要注重細節,努力在維護社會公益性與爭取群眾普遍支持之間尋找最大公約數,最大程度地增強共識,化解矛盾。

按照環保專家的觀點,焚燒溫度超過850度時,99%的二噁英會被分解掉;當溫度超過1000度,二噁英就會全部分解。目前我國垃圾焚燒廠都是高溫焚燒,因此所產生的二噁英可忽略不計。既然垃圾焚燒對環境及公眾健康無害,為何群眾“老不信”呢?這說明我們的信息公開透明度差,科普宣傳不到位,亟待改進。

退一步說,即使群眾相信垃圾焚燒無害,仍然會擔心因監管不力而出現意外事故,所以政府要拿出切實可行的監管“利器”取信于民。

再退一步說,即使以上問題都迎刃而解了,“鄰避問題”仍是普遍存在的公眾心理,誰都不愿意垃圾焚燒廠建在自家門口。國外解決“鄰避問題”的良策是通過補償機制讓周邊居民感受到利益平衡,這一點值得我國借鑒。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設備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