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生活垃圾收運量大量增加,以及城市生活垃圾收運體系日益完善,垃圾填埋量明顯增大,部分生活垃圾填埋場超負荷運轉。而且受土地緊張等因素影響,垃圾焚燒發電已成為解決垃圾圍城的現實選擇。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最新數據,2017年1-10月,我國共有75個垃圾發電在建、擬建工程,累計投資額66.2億元。其中,垃圾焚燒發電共有13個項目,投資額超過累計投資額一半,達到38.55億元。
從整體投資看,垃圾發電投資數額更加龐大。2012年,垃圾發電中標/簽約項目總投資額160億元左右,2016年投資額超過600億元。2017年前三季度,投資額約為274億元。
綠色動力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綠色動力”)11月27日發布公告稱,公司于近日收到江西豐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PPP項目的中標通知書,招標文件規定,中標人將與政府方指定出資代表共同在項目所在地組建項目公司。項目公司將獲得豐城市人民政府授予的特許經營權,特許經營期為30年。項目公司負責豐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PPP項目的投融資、建設、運營維護。
該項目總規模為日處理生活垃圾1200噸,計劃分兩期實施,一期規模為800噸/日,二期規模為400噸/日。項目一期暫定總投資額4.5億元,政府方和社會資本的股權比例暫定為10%、90%。
訂單持續增加
綠色動力成立于2000年,2005年獲北京國資公司注入資產后轉型為國企,是我國最早探索垃圾處理產業化的企業之一。
綠色動力曾簽署中國第一份垃圾處理服務BOT特許經營合同,完成中國首例垃圾處理BOT項目融資,實現中國首例垃圾處理區域合作,簽署中國第一份垃圾項目投資企業EPC工程建設總包服務合同等。
目前,綠色動力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以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經濟發達地區為重點,并覆蓋中西部地區,擁有近30個項目,是中國布局最為廣泛的垃圾焚燒發電企業之一。
國有背景幫助綠色動力斬獲更多垃圾發電項目,2005年后明顯訂單大增。并在2012年《關于完善垃圾焚燒發電價格政策的通知》執行后,訂單進入新的增長階段。
綠色動力的垃圾處理能力在國內處于領先。2017年上半年,綠色動力共處理生活垃圾175萬噸,同比增長15%。2017上半年上網電量4.7億度,同比增長36%。截至2017年上半年,垃圾焚燒日處理能力為8550噸。
并且,隨著近幾年到達運營期的項目增多,運營收入隨之提升。
2017年上半年,綠色動力營業收入約為9.85億元,同比增加18.40%,其中建造收入5.67億元,同比增加2.94%,運營收入3.31億元,同比增加57.02%。從比例看,運營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從2012年的12.2%增加到了2017年上半年末的33.6%。
不僅是收入,實際利潤也在增加,綠色動力副總經理孫瑩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我們有自己的工程總包,即使在建設期也有利潤體現。運營期的費用穩定,隨著運營項目越來越多,利潤也逐步增加。”
未來五年內,綠色動力將以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灣地區為中心,向中西部地區開拓市場,發展成擁有建成項目二十個、籌建項目數十個的行業領軍企業。
“國內市場有限,經濟發達的東部和沿海地區相對飽和,只能向欠發達的內陸城市、三四線城市拓展。”孫瑩說,這是行業的整體趨勢。
2012年以前,中國垃圾發電項目主要集中東南地區的大型城市,但之后,江蘇、山東等東部大省,湖南株洲、安徽合肥、山西太原等二線城市以及甘肅金昌,四川雅安等西部地區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紛紛啟動。
盈利依賴補貼
但細看綠色動力的財報可以發現,補貼和變相補貼收入占了大部分。
以2017年半年報業績為例,利息收入、政府補助和增值稅退稅收入合計約3.7億元。與之相比,綠色動力實現除稅前盈利約2.3億元,實現期間盈利約1.93億元。
另外一部分重要收入來自電費,其中電價補貼功不可沒。截至2017年上半年,來自地方政府及電網公司的收入為9.57億元。
實際上,電價補貼是近幾年垃圾焚燒發電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
正如前文提及,2012年,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完善垃圾焚燒發電價格》政策明確,以生活垃圾為原料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均先按其入廠垃圾處理量折算成上網電量進行結算,每噸生活垃圾折算上網電量暫定為280千瓦時,并執行全國統一垃圾發電標桿電價每千瓦時0.65元;其余上網電量執行當地同類燃煤發電機組上網電價。
一般來說,垃圾處理費和上網電價收入是垃圾發電廠成本補償和利潤的主要來源。
孫瑩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以中標的江西豐城項目為例,52元/噸的垃圾處理費在業內算正常水平,市場上存在很多20-30元/噸的項目,“其實大家在意的是上網電價收益,所以會出現報價越來越低的現象,一些2000-3000噸規模較大的項目,即使垃圾處理費很低也能盈利。”
實際電價補貼外,一系列政策也在助推垃圾焚燒發電一路高歌猛進。
根據《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到2020年底,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建成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到2020年底,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50%以上,其中東部地區達到60%以上。
E20研究院《中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行業分析報告(2017版)》測算,2016年底,全國已運行焚燒垃圾廠處理規模28萬噸/日;2020年,預計達到51萬噸/日。2017年到十三五期末新增量高達23萬噸/日,投資需求達到1000億元。
E20數據中心分析,目前這類項目在財政部PPP項目庫里大約有152個,總金額約為732億元,項目數落地率約為25.66%,落地項目數39個,落地項目金額合計218億,投資額落地率2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