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互聯網巨頭競相重金切入 智能機器人進入爆發臨界

時間:2015-07-1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瞄準智能機器人的前景,騰訊、阿里、百度等互聯網巨頭亦開始重金切入。種種跡象顯示,家用機器人正迎來爆發式增長。

在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上,一名小朋友與智能迎賓機器人互動。新華社發

瞄準智能機器人的前景,騰訊、阿里、百度等互聯網巨頭亦開始重金切入。種種跡象顯示,家用機器人正迎來爆發式增長。

摸摸“小小Q”的頭,一個巴掌大的企鵝狀機器人就能和你對話。通過微信、手機QQ,父母可遠程和家中的老人、小朋友實時對話。目前,這種家用機器人在網絡上熱銷,成為機器人加速進入千家萬戶的一個縮影。

家用機器人以客廳為突破口

深圳去年出臺的《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中,家庭服務機器人是深圳著力發展的幾類機器人之一:通過建設若干創新載體和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突破多模態人機交互、自主導航、環境理解、智能決策等核心技術,支持社區監控機器人、教育娛樂機器人、烹飪機器人、掃地機器人、草坪維護機器人等家庭服務機器人的研發及產業化,形成一批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品牌。

中科睿成董事長、CEO金勁松認為,家用機器人的突破口在客廳,基本功能包括智能交互、遠程監控和智能家電控制。小Q機器人結合了智能硬件和互聯網技術,后臺有強大的騰訊云做支撐,相當于“融合了一部智能手機和一臺電腦”,具備了智能交互和遠程監控的功能。比如,“小小Q”可將兒童對機器人講的話,通過微信、QQ等推送到父母的手機上,再將父母發送的語音由機器人說出來。

較之工業機器人的高精尖,家用機器人一般從人們生活的衣食住行切入,以親民形象進入大眾生活。此前,作為家用機器人的明星,“小小Q”的“前輩”小Q機器人,就讓自己滲入到主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擁有完整的基礎仿生體系,“微米級”高精度體感裝置,搭配智能攝像頭,可對人的語音、觸摸、指令等都進行流暢地互動回應。而“摸摸頭”這種便利的溝通方式,更讓家用機器人的使用門檻大大降低,真正做到了機器人的“老少皆宜”。

互聯網巨頭的“機器人夢”

據了解,小Q機器人是騰訊推出的第一款智能交互產品,以此為切入口,騰訊已經敲開了智能硬件的大門。

近年來,互聯網巨頭在智能硬件上的野心為世人皆知。上個月,阿里巴巴聯合富士康,向日本軟銀集團旗下機器人控股子公司SBRH分別戰略注資145億日元。SBRH擁有全球首個具有感情的機器人產品Pepper。未來,這三家公司將聯手推動機器人產業在全球范圍開發和拓展。

百度則在人工智能上走得較遠。去年,百度引入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和電子工程系副教授吳恩達,擔任其首席科學家,負責運營百度在美國硅谷和中國北京的人工智能研究室。

為什么互聯網巨頭都有一個“機器人夢”?主要還是看中了機器人產業的廣闊前景。目前,機器人產業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高度關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國就提出“中國制造2025”戰略,明確提出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是其中十大領域之一。各發達國家也紛紛推出以機器人為支撐的制造業復興規劃,包括德國工業4.0、日本的機器人新戰略、美國的制造業復興計劃等。

而在從IT(互聯網技術)向DT(數據技術)轉變的過程中,機器人產業有望在醫療、公共服務、研究和智能家庭等方面成為催化科技突破的關鍵領域。在這些領域,傳統的互聯網公司是有明顯優勢的。馬云曾表示,工業時代把人變成機器,DT時代則把機器重新變成了人,而這一轉變過程的關鍵則依賴大數據和云服務。

對此,北京郵電大學人機交互與認知工程實驗室主任劉偉教授表示,未來的機器人一定不僅僅有智能,還應該具有智慧,即有感知、有情感依托云計算和大數據;未來的機器人將變得更加聰明,甚至可能具備“人”的感知、思維和智慧能力。

中國機器人制造仍有硬傷

日前,由硬件創新供應鏈資源連接平臺硬蛋舉辦的“機器人來了”高峰論壇上,眾多日本機器人產業專家、互聯網大佬、知名機器人廠商高層、著名投資機構高管及機器人產業供應鏈的專家聚集一堂,從產業、技術、資本、供應鏈、倫理哲學等角度,對機器人行業進行了梳理。

圖靈機器人CEO俞志晨指出,當前人工智能機器人分為三個層次:操作層、感知層和認知層。“智能機器人一定是機器人載體加人工智能。”樂搏資本創始人楊寧認為,下一個風口是智能思維和智能產業,“智能思維的核心是運算能力,即把運算能力植入到原來沒有運算能力的地方。”

硬蛋副總裁劉宏蛟指出,一方面,中國機器人企業目前還有很多硬傷,如缺乏核心技術和核心元器件;另一方面,中國機器人產業領域也有很多優勢,如在語音、語義識別方面,中國有科大訊飛、云之聲、百度等一批優秀企業。

目前,百度在聲音和圖像識別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人臉識別方面,Google的6000對人臉識別錯誤百分比為0.37%,而百度為0.16%,是目前全球最低。同時,百度在語音識別上已經比Google、Facebook等公司做得更好。在供應鏈方面,硬蛋則探索為機器人創新企業和技術支持企業進行連接,使機器人創新、機器人制造不再成為難事。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