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北京新能源購車進入搖號時代 車企開始技術角力

時間:2015-06-3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車企正在為解決充電樁難題想辦法。以北汽為例,從2014年開始,北汽新能源開始企業自建充電樁,在北京已完成5300多個充電樁建設,同時牽頭開發充電服務手機APP軟件,希望消費者通過移動互聯網能快速找到離自己最近的充電站。

受免征購置稅車船稅、不限行等有利因素的影響,北京再次出現了消費者對純電動車搖號購車熱情高漲的局面。

6月26日,北京2015年第三個搖號期,申請通過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指標的審核人數為6454人,環比增長92%。由于每期新能源小客車指標數量為5697個,這意味著本輪新能源小客車的中簽率為88%,創歷史新低。

“本以為今天能夠百分百搖上號,結果我成了那12%的炮灰。”家住北京四環附近的小諾在網上查到未中簽結果后,言語中吐露出一絲惋惜。

與小諾申請新能源汽車的原因相同,多數人因為傳統汽車搖號中簽遙遙無期才轉投新能源汽車試試運氣,但現在新能源汽車申請“百發百中”的結果或已成為歷史。

強有力的政策支持是新能源汽車熱度大增的主要原因。“不限行政策發布后,來店咨詢的消費者數量翻了三倍。”北汽新能源的銷售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消費者對純電動車的關注度明顯提升。

不過,申請者對純電動車的疑惑并未因此而解除。“今天雖然搖到號,但下一步充電樁的安裝是個難題,小區要求必須要有固定車位,物業也不配合,另外電動車的續航里程也讓人擔憂。”本期幸運中簽的李先生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車企正在為解決充電樁難題想辦法。以北汽為例,從2014年開始,北汽新能源開始企業自建充電樁,在北京已完成5300多個充電樁建設,同時牽頭開發充電服務手機APP軟件,希望消費者通過移動互聯網能快速找到離自己最近的充電站。

除此之外,一些車企也開始嘗試電池快換技術。“如果做換電的話,底盤要做成非承載式車身,就像特斯拉底盤,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統一標準是關鍵。”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任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現在,北汽正在研究開發電池的快換技術和商業模式,預計今年年底,北京市城區的出租車行業要全面推廣使用這一技術。

而針對電動車續航里程問題,各大車企也在抓緊研發新品。根據北汽的“234戰略”,今年年底,北汽將推出續航里程300公里的純電動車,明年年底推出的新品為400公里。

由于政府的政策和財政支持,現在很多車企開始在新能源汽車制造上發力。“現在新能源汽車的量相當于傳統車的樣件階段,而樣件階段的價格是量產價格的幾倍,成本實際上是有空間的,保有量上去以后,成本就會降低,比如鋰材料。”任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車企的策略是哪兒補貼高就往哪兒走,但你又不能要求政府去補,沒辦法的。雖然擔憂成本的降低跑不過‘退坡’速度。作為車企來說,從產品設計開發開始,就要把產品成本做低,同時也需要整個產業鏈行動起來。”任勇說。

為了提升續駛里程,現在車企對電動車采用的電池材料仍存爭議,即便是廣受支持的鋰電池,也有不同的材料組成。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汽車上廣泛使用的鋰電池正極材料分為以下三種,LFP(硫酸鐵鋰)、NCM(三原材料)、NCA(特斯拉電池)。LFP的安全性高,循環性比較好,價格便宜;NCM和NCA的體積比能量密度高,但安全與循環性能較差。而高電壓材料還需要電解液才能工作,富鋰錳基仍在研發當中。

對當前電動汽車的發展來說,找到儲能密度大、充電時間短、價格適宜的新型電池,是電動汽車進一步突破發展的關鍵。在6月16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組織召開的“鋰產業·新生態”國際高峰論壇上,全國政協副主席馬培華呼吁:“發展綠色經濟應盡快制定鋰離子電池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規劃。”

事實上,鋰電池并非獨一無二的可用于汽車上的電化學電池,還有兩種電池可供探討。

第一種是飛輪電池,又稱電動機械電池,它用物理方法實現儲能。因其具有清潔、高效、充放電迅捷、不污染環境等特點如今受到汽車行業的廣泛重視。

另一種是超級電容,其比功率可達2~4kw/kg,循環效率為92%~98%,只適合對能量需求低的輕度混合動力汽車。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這兩種電池并沒有克服高昂成本和安全隱患,所以暫時沒有被汽車使用,這使得鋰電池的應用范圍日益廣泛。比如6月23日上市的微型電動車知豆D2,它搭載的依舊是鋰離子電池,續航里程180公里。而北汽EV200的三元鋰離子電池組換來了實際200公里的續航能力。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