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500強企業中,涉及棉紡織生產的企業有166家,占整個500強的1/3
“在500強企業中,涉及棉紡織生產的企業有166家,占整個500強的1/3。”當“2007~2008年度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競爭力500強”榜單擺在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徐文英面前時,他把涉及棉紡織行業的企業一一地數了出來。“在行業當前面臨如此困難的形勢下,能有這么多棉紡織企業上榜實屬不易。”這是他在接受《紡織服裝周刊》采訪時說的第一句話。
徐文英的感慨是有道理的,他解釋說,棉紡織業是紡織行業的粗加工產業,是我國紡織行業重要的基礎性產業。棉紡織企業主要原料是棉花,棉花成本占生產總成本的70%以上。作為棉花深加工產業,企業銷項稅率是按產品銷售稅額的17%征收,而購買棉花的進項稅率為13%,增值稅按13%抵扣,企業承擔了比其他產業多4%的差額稅費負擔,棉紡織業承擔了高稅賦,因此利潤率比其他紡織分行業低的多。
去年以來,隨著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降低、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提高、兩機進口停止免稅、過高的棉花進口滑準稅率等因素的集中影響,行業的發展開始面臨著極大的困難。“在這種環境下,通過競爭力測評能鼓舞整個行業的士氣,也證明行業發展依然是有競爭力的。”徐文英用數字佐證他的判斷:2007年,棉紡織品及棉制服裝出口占紡織總出口額的41% 產品產銷率達到97.7%。
行業競爭力穩步提高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棉紡織行業走過了一條不平坦的道路,行業克服重重困難,在充分滿足國內外消費需求的同時,持續保持快速發展,充分體現了我國棉紡織行業在產業鏈、技術、成本、勞動力素質等方面的競爭優勢。
徐文英回顧說,棉紡織業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1978~1991年,那個時期紡織業主要解決人們的穿衣問題,產能增長快,行業呈粗放型發展 第二階段從1992~1997年,由于粗放型發展,過快的增長與市場需求發生矛盾,全行業出現虧損。為了扭虧,國家從提高行業裝備水平入手,開始采取壓錠措施,實施了第一次壓錠技改專項,并引進了一批先進的無梭織機和清鋼聯設備 第三階段從1998~2000年的調整期,國家第二次在棉紡行業采取大規模壓錠措施的同時,國家也通過債轉股、核銷呆壞賬等政策對紡織企業進行扶持,減免了債務的企業輕裝上陣,整個行業一舉扭虧為盈 第四個階段從2001年開始,行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這期間每年增加紡錠900余萬錠,產品產銷率連續保持在97%以上。
經過多年的調整和發展,棉紡織品“三無一精”比例大幅提高。精梳紗比重由2000年的20.63%,提高到2007年的26.9%,無結紗比重由2000年的45.12%提高到2007年的60.8 %,無梭布的比重由2000年的23.51%提高到2007年的63.88%。同時,逐漸改變了產品品種單一狀況,多種原料不同配比混紡、多種紗線交并交織,各種組織變化和各類大小提花織物不斷涌現,棉紡行業的市場競爭力不斷提高。
新型裝備大幅增加。目前全行業2000年以后生產的棉紡設備由2000年的31.66%,提高到2007年的65% 其中,清梳聯合機的配備由2000年500太,提高到2007年的2620臺 自動絡筒機的比重由2000年的32.06%,提高到2007年的52% 織造設備中,無梭織機的比重由2000年的9.29%,提高到2007年的40.73%。07年全國環錠細紗機已經達到約9900萬錠,各種類型的緊密紡已達到198萬錠。這些國內外21世紀最新設備,促進了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
新型纖維和面料不斷涌現。當前,棉紡織業使用較為成熟的纖維有高濕模量纖維、再生纖維素纖維、蛋白纖維素復合纖維、新合纖、以及其他功能性纖維等。在新型純棉復合紗線及面料方面,目前廣泛應用的各類純棉氨綸包芯紗、滌綸包芯紗、錦綸包芯紗、金屬絲包芯紗及面料 兩種及以上的有色化纖混紡或多種有色棉條混色紗線及面料 各類高支高密家紡面料、高檔色織及提花面料、棉麻混紡、棉花羊絨、多種纖維混紡交織面料等。緊密紡紗線的推廣是紡紗技術和裝備的一次革命,高支緊密紡紗線使色織襯衫面料的質量檔次大大提高,目前已經應用到高檔針織T恤、高檔床品及服裝面料。
裝備水平的改善、產品質量的提高、以及附加值的提升,使棉紡織品在國內外市場競爭力大大提高。徐文英介紹說,目前國內制作高檔服裝和國際知名品牌服裝所需要的紗線面料大部分都在國內進行采購。
龍頭企業作用凸顯
審視著“2007~2008年度棉紡(色)織行業競爭力20強”上榜企業,徐文英說了這樣一句話:“不用看指標,這些企業也是行業公認的龍頭企業。” 在“2007~2008年度中國紡織服裝各行業出口100強”的名單中,涉及棉紡織生產企業24家 在“2007~2008年度中國紡織服裝各行業主營業務收入100強”的榜單中,涉及棉紡織生產企業30家。面對這樣的成績,徐文英頗感欣慰,他認為能上榜的企業,“多數是具有完整的產業鏈、裝備水平好、產品附加值高。”
徐文英進一步解釋說,從今年1~5月的數據看,棉紡織利潤的增長是靠占行業1/3的企業完成的,這1/3企業實現利潤120.8億元,占棉紡全部利潤的98%, 平均利潤率為7.82%,這些企業注重技術改造和提高產品附加值,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徐文英舉例說,競爭力排名第六位的天虹紡織集團有限公司通過收購效益不好的中小企業,調整產品結構,重點做包芯紗產品,經過短短幾年的努力,一躍成為全國最大的氨綸包芯紗龍頭企業,現在公司產品線豐富,不僅做氨綸包芯紗,還做金屬包芯紗、滌綸包芯紗,以及丙綸包芯紗。最近公司為了開拓國際市場,還在越南建立了大型棉紡廠。
色織行業的排頭兵企業魯泰集團的無接頭紗率、無梭織機率、精統紗的比重均達到了100% 2000年以后新進設備占有率為89.5%。魯泰集團堅定不移地走高端產品、高附加值產品的道路,自主研發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場銷路好的新產品。其中300s純棉超高支高密面料生產技術獲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淄博銀仕來紡織有限公司被徐文英稱為“后起之秀”,這家成立僅僅幾年的公司,產品定位高檔產品,并不斷開發新產品,其高支高密純棉坯布榮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帛方紡織有限公司則是多種纖維混紡的代表,公司堅持走差異化路線,其開發的綠色環保型紗布、功能性紗布、差別化纖維紗布以及特種紗線成為了公司的主導產品。
安徽華茂、無錫一棉等棉紡老牌龍頭企業依靠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始終站在行業的前列。
淄博蘭雁、黑牡丹是牛仔布行業的典型代表。他們在行業普遍困難的形勢下,通過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提高產品質量、開展節能降耗工作,努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各項經濟技術指標依然保持快速增長。 徐文英還特別提及江蘇大生和福建嘉達,他說,這兩家公司都是以紡紗織布為主的傳統企業,應該說他們目前面臨的困難是最多的,但他們通過流程重組和精益管理,建立了高效的快速反應機制和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形成了品質穩定、應變迅速、交貨快捷的競爭特色和優勢為客戶提供了更多的價值。
產業升級是必由之路
談到我國棉紡織行業如何進一步提升競爭力的時候,徐文英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講到了他曾經在國外參觀的見聞。他說,瑞士有兩個3萬錠的棉紡廠還在生產,而且生存的還不錯。美國、日本有棉紡廠也在生產,他們的勞動工資是15美元/小時。這么高的工資,他們是如何生存的呢?徐文英解釋說,他們雖然工資高,但用工很少 他們設備更新很快,技術領先,產品總是跟著市場潮流走。
我們怎么辦?“不能再盲目上錠子了,企業要做強而不是貪大。”徐文英認為,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提高科技和品牌貢獻率、推進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努力優化結構、轉變發展方式、走節約型發展之路是棉紡織行業提高競爭力的必由之路。他說,行業“三無一精”比重雖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提高的幅度仍大大低于產量增長的幅度,常規產品在各地紗布市場和出口中互相競爭、效益不好,這與國內廣大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高檔次、多種纖維混紡、交織等棉紡織品及其服裝的需求很不適應,亦不能滿足出口的需要。我們鼓勵一部分有能力的企業要考慮提高產品附加值,開發高支高密服裝面料及家紡產品、高檔色織提花等產品 重視提高“科技貢獻率”和“品牌貢獻率”,以保證企業的持續發展。
此外,各棉紡織企業一定要把資金投入到使用先進的棉紡織工藝技術、推進技術進步中,加快推進使用新型、高效棉紡織工藝設備、自動落紗細紗長車、緊密紡紗技術和粗、細絡聯合機。提高技術裝備和機電一體化水平,加速淘汰陳舊落后棉紡織設備,在提高勞動生產率方面有新的突破。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下一篇:
?
紡織業不景氣 棉花收購打起心理戰?
正在逐步上市的新棉花,收購隱現僵持跡象。山東棉麻公司副總經理張共偉
近日表示,棉農與棉商對收購價格的不同預期,可能將新棉大規模收購期略微延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