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光伏目標一出,不得不讓人想起2014年光伏的那些事兒。2014年,國家能源局前任局長吳新雄算是被忽悠了,他豪氣干云、信誓旦旦說要裝14GW,結果證明只是擺了個大烏龍。誰都知道完不成,只有吳新雄不知道。今年的17.8GW,會不會又是個烏龍?
3月16日晚,國家能源局以“國能新能【2015】73號文”下發《關于下達2015年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按照《通知》中制定的規劃,2015年全國新增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從征求意見稿時的15GW正式調整為17.8GW。
消息一出,立刻在光伏圈引發了熱議。發現,此次下達的指標,相比2014年,時間更早不說,建設規模也比去年多了3.8GW。
2014年14GW成烏龍
2014年,國家能源局光伏指標姍姍來遲,年度目標為14GW,其中分布式8GW、地面電站6GW。彼時消息一出,業內人士均認為這將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果然,在2014年上半年僅完成330萬千瓦后,8月初國家能源局果斷將目標下調,國家能源局前局長吳新雄提出“力爭全年光伏發電新增并網容量達到13GW以上”。此后又進一步將裝機并網目標下調到10GW,最終才勉強完成。最終,2014年全國并網光伏發電容量10.6GW,完成年目標的76%,其中力推的分布式僅完成26%。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2014年目標未完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光伏項目改核準制為備案制后各地審批節點普遍延后、項目建設融資困難、土地租賃問題無法得到很好地解決等。“也就是說方方面面都沒有準備好。”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陽光電源”)副總裁鄭桂標告訴記者。
對于14GW光伏指標,如今業界想起來都心有余悸。國家能源局前局長吳新雄終究沒能架住包括五大發電集團在內的人士的忽悠和鼓吹,將目標尤其是分布式目標定得太高,導致14GW成為了中國光伏2014年最大的烏龍事件。
“實際上指標只從電力行業方面考慮了,沒有從投資人方面考慮。”鄭桂標說。據鳳凰財經記者了解,相比西部大型光伏地面電站,年利用小時數一般在1600-1800小時之間,加上規模效益和可再生能源補貼,光伏年收益率一般都在8%-10%左右,屬于有利可圖。但分布式就不一樣了,分布式在東部地區年利用小時數下降到1000-1200小時,規模上不去,加上屋頂租賃等各方面的問題,對投資人來說實在很難掙到錢。如果再遇到屋頂租賃方坐地起價、電費收不上來的話,情況則更糟。
因此,整個2014年光伏指標就是一個“看上去很美”的故事。
降電價或許是個好辦法
對于剛剛出來的這個《通知》,業界則表示了歡迎。光伏綠能寶發起人、SPI董事長彭小峰對鳳凰財經記者表示,這對于他和他的綠能寶來說更加有利了。鄭桂標也高興地對記者表示,得益于這個《通知》,陽光電源今年的出貨量也更上一層樓。
記者也發現,這次國家能源局公布的這個指標,一方面不再提分布式的硬數字,而是規定“對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及全部自發自用的地面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不限制建設規模”,因此避免了造成類似2014年分布式目標完不成的尷尬局面;另一方面則在文件中明確要“鼓勵結合生態治理、設施農業、漁業養殖、扶貧開發等合理配置項目”,這就意味著將原先不享受政策的漁光互補、農業大棚等光伏項目也納入到享受電價政策的范圍之內。
《通知》還明確,優先安排電網接入和市場消納條件好、近期具備開工條件的項目。鼓勵通過競爭性方式配置項目資源,選擇技術和經濟實力強的企業參與項目建設、促進光伏發電上網電價下降,對降低電價的地區和項目適度增加建設規模指標。
《通知》要求各省抓緊確定項目清單,連同往年結轉在建的光伏電站項目,一并形成2015年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這就意味著,2014年來不及完成的項目指標今年仍然有效。與此同時,為了防止拿到路條之后不動工或者倒賣路條,《通知》還規定了“2014年底前未安排的年度規模指標作廢,各地區對符合規模管理的已備案項目要督促開工建設,對不具備建設條件的項目要及時清理。”也就是說,2014年拿到路條但沒有開工的今年一律作廢。
對于17.8GW是否能完成提出的疑問,鄭桂標則笑言,或許可以借鑒德國以降電價來倒逼行業的模式。“假如國家能源局宣布光伏從2016年1月1日起要降電價,這樣一來大家肯定一窩蜂搶裝,組件就會因供不應求漲價,從而逼迫開發者去想方設法降低成本。如果這樣的話,17.8GW肯定能裝完。”
為了保證目標完成,此次國家能源局可謂使出了殺手锏,那就是全年內分三個階段對于已經配置的配額指標實行按月監測、按季調整、年度考核的動態管理機制。簡單說來,就是在4月底前對未將新增建設規模落實到具體項目的地區,其規模指標將視情況調劑到落實得比較好的地區;7月底前,對于建設進度快的可以給予追加指標;10月底前,則對年度計劃進行考核,并網規模沒有達到新增建設規模50%的,下一年的配額就要相應削減。
農業光伏迎利好
《通知》中還明確將鼓勵結合生態治理、設施農業、漁業養殖、扶貧開發等合理配置項目,對于光伏試點省區(河北、山西、安徽、寧夏、青海和甘肅)安排專門規模用于光伏扶貧試點縣的配套光伏電站建設。協鑫新能源表示,這意味著2015年農業光伏項目迎來利好。
根據3月9日正式發布的光伏扶貧試點實施方案編制大綱(修訂稿),基于農業設施的光伏項目將獲得35%的初始投資補貼和5年銀行全額貼息。為此,協鑫新能源將農業光伏項目列為其2015年重點發展領域。
早在2013年,協鑫就創造了漁光互補模式,并率先在寶應建成了第一個30兆瓦漁光互補電站。協鑫新能源總裁張國新介紹,農光互補、牧光互補和漁光互補等分布式電站開發與地面電站相比,具有競爭相對小、棄光風險小的特點,但是其投資大、回報低。
2014年,協鑫新能源抓們成立了農業公司,結合其對地面電站開發運營的經驗,在各省專攻農業光伏項目的開發。“這次的文件明確,加上之前的補貼政策的出臺,驗證了公司戰略的前瞻性。”張國新說。
根據修訂稿中的政策,由地方政府對戶用和基于農業設施的光伏扶貧項目將給予35%的初始投資補貼,對大型地面電站給予20%的初始投資補貼;國家按等比例進行初始投資補貼配置,戶用和基于農業設施的光伏扶貧項目還貸期為5年,享受銀行全額貼息;大型地面電站還貸期10年,享受銀行全額貼息。
張國新此前透露,2014年,協鑫新能源已有200兆瓦農光互補、100多兆瓦漁光互補項目開工,分布在內蒙古、寧夏、江蘇、海南等地。基于上述政策的利好,2015年協鑫新能源將進一步加大對農業項目的投入,確保年度并網2GW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