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也就是2014年12月,深圳市出臺了《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及《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政策》,體現了深圳將在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等新興產業大展拳腳。
而對于敢于創新的深圳來說,這些還不夠。就在美國當地時間3月10日早上,一則寫著“MAKEWITHSHENZHEN(與深圳共同創造)”的深圳“創客之城”巨幅廣告亮相紐約時代廣場的大屏幕。這是2015年深圳創客周的主題宣傳,彰顯了這座城市對“創造”的強烈渴望。
今年全國兩會,“創客”首次“闖入”政府工作報告,創新創業者都憧憬著一個即將到來的“黃金時代”。而這個時代,似乎已經在深圳提前到來。
創客之所以聚集在深圳,除了強大的硬件產業鏈可以滿足絕大部分的需求以外,更因為這里完備的生態系統,已經將創新的成本拉得極低。在這里,只要你有想法,人人都有條件成為創客,創新已經不是組織化的,而是分散到每個個體的主動行為,這就是驅動深圳成為創客之城的底層邏輯。
很多機器人創業者通過創客平臺成功創業,而最為人熟知的要數大疆創新了。有一種說法,在深圳的創客界,大疆創新是一個“標桿”。大疆創新的總部位于深圳南山科技園內,它的創始人、CEO兼CTO汪滔就是一名創客。這個他在8年前創立的公司,最近3年銷售額增長了80倍,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科技公司之一。
除了大疆創新,王建軍創辦的Makeblock模塊化機器人搭建和創意實現平臺,還有張浩創立的深圳藍胖子機器人公司,也證明了深圳是一個能夠讓機器人創客想象力生根發芽的地方。
2011年5月,對機器人感興趣的王建軍辭職在西鄉一間出租屋開始創業。創業過程中,一個叫柴火創客空間的創客平臺給予了王建軍很大的幫助,他把辦公室搬到了柴火空間。經過一系列的艱難發展,最終,在2013年6月,Makeblock獲得第一筆300萬元風投,2013年底,Makeblock實現收支平衡,2014年銷售額達到2000多萬元,預計2015年銷售額會翻好幾倍。
27歲的浙江小伙張浩就把公司安置在自己位于華僑城租住的房子里。畢業自成都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張浩用自己在美國掙到的積蓄來到深圳,做起了與自己最感興趣的機器人有關的事業。“3D視覺伺服機器人”是張浩現在的主要研究目標,研制的主要是機器人的手眼協調功能,也就是依靠第三維視覺系統進行操作。
張浩的公司取名深圳藍胖子機器人公司,典故來自漫畫角色哆啦A夢和機器人。他的夢想是“做出一個哆啦A夢式的家庭機器人”。
在汪滔、王建軍、張浩這樣的硬件創客們眼中,深圳的硬件產業鏈是最大吸引之處。這座城市早年崛起了康佳、TCL、創維等知名的電子企業,更不要說后來赫赫有名的華為、中興通訊、大族激光、中洲電子、比亞迪等,以及更知名的“龍華富士康帝國”。
隨著深圳科技創新發展勢頭越來越好,深圳市政府也越來越重視對機器人、創新硬件等領域的扶持。
據悉,深圳將在今年成立創客協會,目前正在籌備過程中,將為深圳的“草根創客”和創業項目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孵化。
據專業人士介紹,成立協會可以讓創客們找到組織,改善深圳的創客生態環境。深圳創客協會將為創客解決他們最迫切的問題,例如提供在創業前期最需要的金融鏈條,對于創業項目知識產權的保護,獲取相關行業的政策和信息,以及眾籌平臺的建立。
此外,今年深圳還會舉行一系列的創新創客活動,機器人是這些活動的主題之一。
1.中國首屆機器人創客馬拉松將在3月20日舉行,來自港澳及海外的近十支機器人創客團隊將現場獻上最高配的機器人“比武”。
2.深圳國際創客周以“1+N”為主題于6月在市民中心舉行,重點展示機器人及智能穿戴等智能制造創意產品,現場同時會舉辦主題創客馬拉松,走入市民當中普及創客教育。
3.下半年的中國國際工業設計大賽將為創客們提供更多國際交流的創業合作機會。
深圳機器人行業由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與智能家電、特種機器人、教育機器人、產業鏈其他企業以及科研單位組成。工業機器人在整個行業中占大多數,其中會員單位就有190多家,而服務型機器人僅有45家,占會員總數的兩成不到,而產值僅有約15%。但是隨著深圳國際型創客中心的創建,意味著服務機器人在智能硬件、商業模式上有較大的空間,這對于那些對機器人感興趣的創客們來說,難道不是一個福音嗎?同時,這也將是深圳機器人又一個騰飛的發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