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入“兩會時間”,霧霾、環保又成關注焦點,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著名歌星韓紅等紛紛準備提交相關提案,A股市場也再次掀起環保股漲停潮。沖破霧霾,除了打破壟斷提高油品質量外,新能源替代也是一大路徑。四川作為光伏大省,發展太陽能產業具有絕對優勢,但受市場因素和生存環境影響,一些企業舉步維艱。
蛋糕誘人但行業低迷
“去年有一家企業在鹽源縣的太陽能工程一期50MW并網發電了,今年上半年二期的50MW也將并網發電,打開了四川太陽能發展的新局面。”四川新能源產業促進會會長劉錦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僅在涼山州,申請太陽能項目建設的企業就有7至8家,其中包括央企。但劉錦超坦言,“鹽源縣的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可供開發的就達到1000MW,但真正在做的企業就只有這一家。”
無獨有偶,中環股份2月27日發布公告稱,子公司阿壩州紅原環聚生態能源有限公司在四川省阿壩州投資建設紅原縣邛溪20MW光伏電站項目也即將并入國家電網。與此同時,號稱世界最大山地光伏項目、由中國電建(601669,股吧)投資水電七局承建的123萬千瓦世界最大山地光伏項目群首期—四川攀枝花鹽邊萬家山光伏發電項目,自去年7月開工以來受到極大關注。
作為川企中大舉進軍太陽能產業的代表非通威股份(600438,股吧)莫屬。公開信息顯示,通威股份(600438)自今年1月以來一直停牌,原因是公司正在籌劃資產重組,將通過向標的公司股東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的方式,向關聯方或非關聯方標的公司購買資產,該標的公司目前主要從事新能源業務。作為通威股份第一大股東的通威集團,目前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力度頗大。據悉,2013年11月18日,通威太陽能(合肥)有限公司正式投產,邁出了打造世界級太陽能光伏企業和世界級清潔能源公司的重要一步。
與此同時,發展太陽能產業也成為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一大舉措。2014年8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太陽能發電相關產業成為其中的重點,12個西部省區市中有8個表示將明確發展高效太陽能電池研發及太陽能發電系統檢測、建設和運營等。
此外,攀枝花去年還正式出臺了《關于促進太陽能應用和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推出17項含金量較高的政策措施,力圖用5-10年時間把攀枝花打造成為太陽能應用、先進技術示范、太陽能特色產業基地,到2020年,全市太陽能產業產值預計達到100億元。
政府鼓勵,項目上馬,央企、國企、私企紛紛進入,整個太陽能產業看似一片繁榮。但成都旭雙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企劃部部長譚林時則告訴記者,“盡管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空間巨大,但卻因為國內外市場因素影響,光伏行業自2011年開始連續多年遭遇寒冬。”數據顯示,自2011年起,太陽能熱利用產業整體增速連續3年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