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我國光伏產品一直糾結于國際貿易糾紛。自2011年10月19日起,我國光伏產品先后遭遇美國、歐盟等發起的六起貿易救濟調查。業內專家提醒,對于“雙反”調查,光伏企業應及早予以關注并積極應對。
全球太陽能行業近年來發展迅猛,據德媒報道,2014年全球總發電量預計達到45吉瓦(GW),太陽能模板的銷售總額預計增幅在20%左右。在如此規模的吸引下,全球光伏企業的競爭更趨激烈。2014年新裝機總量排名前三名的國家預計是:中國(13吉瓦)、日本(9吉瓦)和美國(7吉瓦)。此外,在南美、近東和非洲地區的新裝機總量也出現較大幅度增長。
我國光伏產品多年來一直受困于國際貿易糾紛。自2011年10月19日美國對我光伏產品發起全球首例反傾銷、反補貼調查起,我國光伏產品至今先后遭受美國(兩起)、歐盟、印度、澳大利亞、加拿大發起的六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企業超過1500家,涉案金額高達255億美元。這是迄今為止我國出口產品遭受國外貿易救濟調查次數最多、涉案金額最大的系列貿易救濟案件。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日前在一份報告中指出,雖然我國涉案企業在六起貿易救濟案中積極應對,案件取得較好進展,但是仍需警惕新的光伏貿易救濟案件。自歐盟光伏承諾執行以來,以太陽能世界(Solarworld)為首的歐盟光伏產業聯盟(EUProsun)不斷發起挑戰,近期,其表示將向歐委會申請發起反規避調查,雖次調查針對第三國的出口商進行,亦應充分關注和評估對我國企業的影響。光伏企業應及早予以關注和應對。
機電商會發布的報告稱,當前,鼓勵發展以太陽能光伏為代表的清潔能源產業在全球已成趨勢,我國光伏產品的海外市場仍有很大潛力可挖,因此,光伏企業應積極在海外投資設廠,這樣既可以貼近當地需求,亦可在一定程度上避開更多的貿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