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江蘇宜興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勢頭強勁,一批重大項目相繼繪出濃濃綠意。
國電光伏總投資80億元的晶硅太陽能電池一體化一期項目已經投產,二期項目正抓緊規劃;昱輝陽光太陽能組件遠銷埃及,市場“版圖”進一步擴大;昊陽新能源制造的“追日型”太陽能發電站獨占行業鰲頭,年銷售額有望突破億元……
目前,宜興以光伏產業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已擁有企業20多家,其中年銷售額2000萬元以上的達10家。
半年報數據顯示,宜興光伏產業已形成組件2500兆瓦、電池片1000兆瓦的年產能,躋身國內第一梯隊。10家規模骨干企業實現銷售額60.55億元,同比增長10.22%。
縱觀宜興市新能源產業的風生水起,該市發展改革局有關人士稱,在該市設立的每年5000萬元財政專項扶持資金、《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新興產業雙倍增計劃》等一系列政策的鼎力助推下,主要抓住了“三線并進”。
首先是在國際經濟形勢尤其是歐美雙反政策影響下,直面光伏產業的“寒冬”,通過創新出口模式,擴大了市場“版圖”。
從2010年起,全球規模排名第五的太陽能電池板生產企業—浙江昱輝陽光能源江蘇公司,在新加坡設立了首個境外辦事處,就近為東南亞地區的客戶提供服務。繼而又先后在美國、德國等國家和地區設立了20家分公司。今年初,“昱輝陽光”再將出口重心向出口潛力巨大的亞非國家轉移,進一步擴大了在亞洲地區的銷售力和影響力。5月份,又向埃及出口了首批多晶太陽能電池板組件,打開了海外市場的又一扇窗。
該舉措使其今年上半年的出口銷售額逾20億元,同比增長15%。
其次是主動“走出去”。在這方面,該市的新能源企業弈出了三招妙棋。一是針對境外客戶,江蘇“嘉盛光伏”安排專人定期走訪,僅今年上半年,公司營銷足跡就遍布五大洲,走訪了60多家合作企業。二是每年投入500多萬元進行市場推廣,今年6月的德國慕尼黑國際太陽能光伏展覽會期間,嘉盛光伏不僅預訂展位,還耗資百余萬元“拿下”了黃金廣告位,迎來了國外客戶直接通過企業網站或電話聯系上門要貨的場景。三是20余家光伏企業中已有近半數通過兼并、收購、重組等方式,到境外去創辦企業,或通過參與境外展會、招投標等方式,成功走出國門。今年1至6月,實現出口額5億美元,同比增長7.9%,占該市出口總額的27.2%。
再次是搶抓國內市場機遇。及時將產品制造轉向EPC電站總包,從而帶動太陽能組件等產品銷售,以實現自產自銷。使“國電光伏”贏得了足夠的伸展空間。去年該公司光伏電站總包能力居全國第二,是宜興市當年度唯一首批入選國家光伏行業準入公告名單的企業。今年,該公司將力爭實現800MW電站EPC總包建設。